袁安卧典故话题讨论。解读袁安卧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袁安卧典故,请参与袁安卧典故话题讨论。
袁安卧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1 04:25:35 更新
袁安卧雪的典故讲述的是东汉名臣袁安在困境中坚守节操的故事。有一年冬天,洛阳下了场大雪,人们都忙着除雪外出乞食。然而,袁安却僵卧在家中,尽管他已经冻得瑟瑟发抖,却不愿打扰他人。当洛阳令巡视灾情,发现袁安家门前的积雪未除,进屋查看时,袁安已经奄奄一息。他向洛阳令解释说,大雪天人人皆...
在古代历史文献《后汉书·袁安传》中,有一个被广为流传的典故,即“袁安卧雪”。据晋周斐的《汝南先贤传》记载,当时正值一场罕见的大雪,积雪深达一丈多,连洛阳令也亲自出门巡视。他发现家家户户都在清理积雪,准备出门活动,唯独袁安的家门口一片雪白,没有行走的痕迹。洛阳令猜测袁安可能已经冻...
袁安卧雪的典故出自:《后汉书袁安传》。译文如下:袁安,东汉汝阳(河南商水)人,为人持重谨严,汉明帝时,历任楚郡太守、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等职,是东汉名臣。袁安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一年冬天,汝阳连下三天大雪,地面积雪丈余。一位朝廷派来的洛阳令骑马到街头视察灾情,见家中断粮的穷人...
袁安说:“天降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去麻烦别人。”县令认为他贤德,便推举他为孝廉。后来,“袁安卧雪”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读书人甘愿自己困守寒门,不乞求于人的气节和品质。
“袁安高卧”这一典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西游记》第十八回中提到:“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氊。”其中,“袁安卧”与“孙康映读”、“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氊”并列,共同体现了古代文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袁安高卧”不仅是一种...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载,有一年冬天,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十余天,地上积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门。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访贫...
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 坚守 节操的行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 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绝迹,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 袁安 高卧太 寒酸 , 党尉 羊膏未尽欢。”亦省作“ 袁安卧 ”。 宋 苏舜钦 《答宋...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袁安困雪的故事作为典故,来描绘人物的清贫与坚韧。晋代诗人陶潜在《咏贫士七首》第五篇中,提及“袁安困积雪,貌然不可干”,描绘出袁安在大雪纷飞中依然坚守家中,不求外人援手的形象。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在《裴度还带》第二折中,通过“袁安高卧将门闭”这一场景,暗示了袁安在...
袁安卧雪是个典故。相传汉代有一年洛阳遇罕见大雪,洛阳县令外出视察,看见百姓都除雪开路,才能出门。 到袁安门口,他的屋舍早已给雪封住,无路可通,以为袁安已死,便命人除雪,进屋见袁安僵卧在家。县令便问他为何不出门?袁安回答说:“大雪,百姓都挨饿,不应该干扰别人。”《袁安卧雪》颂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