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典故10个话题讨论。解读春秋战国的典故10个知识,想了解学习春秋战国的典故10个,请参与春秋战国的典故10个话题讨论。
春秋战国的典故10个话题已于 2025-08-28 00:43:36 更新
十个关于春秋时期的典故如下:1、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2、尊王攘夷 齐...
后来用这个典故,常指败退或军事力量的空虚。 29、丁公凿井 出自《吕氏春秋 察传》。春秋战国时宋国一个姓丁的人因为家中无井,所以就在自家院中打了一口井,他觉得这样一来,洗涤和取水就不需要专用一个人了,说是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 有人听到这话后就把它传讹了,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后来就以此...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5、尊王攘夷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恒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6、问鼎中原...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典故包括东施效颦、呆若木鸡、烽火戏诸侯、尊王攘夷、问鼎中原、退避三舍、一鸣惊人、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令五申等。东施效颦:越国美女西施因胸口疼痛而皱眉,东施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成为笑柄。现用来比喻盲目模仿别人,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呆若木鸡:讲述纪渻子为...
1、拔苗助长 春秋时,有个急性子农夫,他插下秧苗后,好几天也不见秧苗长高,心里着急,就把自己田里的秧苗挨个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里,得意地对儿子说:“我干了一天,总算帮助秧苗长高了一些。”儿子连忙跑到田边去看,只见秧苗全都被太阳晒得枯死了。2、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
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本文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典故与大家分享。 一、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 ”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
1、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成王在接待他时问,你如果回到晋国的话,将怎样报答我?重耳说,楚国遍地是人杰,到处物产丰饶,比晋国富多了,我拿什么报答您呢?楚成王又说,那你还是报答一下我吧。重耳说,若以您的贤明,让我回国,以后如果晋楚会师中原,交起战来,我将率兵后退九十里...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典故如下:1、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
10、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