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首分离典故话题讨论。解读身首分离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身首分离典故,请参与身首分离典故话题讨论。
身首分离典故话题已于 2025-04-24 06:03:04 更新
含义:身首分离直观地描述了身体与头颅分离开的状态,常被用来比喻极度的惩罚或斩杀。典故出处:最早出处:身首分离这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秦策四》,原文为“本国残,社稷坏,首身分离,暴骨草泽”,用来形容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悲惨命运。知名引用:在《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书》中,曹丕在分析...
根未著地,摧折其支,虽未刳备五脏,使身首分离,其所降诛,亦足使虏部众凶惧。昔吴汉先烧荆门,后发夷陵,而子阳无所逃其死;来歙始袭略阳,文叔喜之,而知隗嚣无所施其巧。今讨此虏,正似其事,将军勉建方略,务全独克。这段记载的大意是:老贼刘备,生活在偏远的边地,冒着风险深入腹地...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中,"首身分离"是一个常见且极具象征意义的词语。它描述的是人被斩首的情景,形象地表达了生命遭受重大创伤的惨烈景象。这一成语源自《战国策·秦策四》,原文为"刳腹折颐,首身分离",这里的"首"指的是头颅,"身"则是指躯干。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在残酷的战争或严...
——首句写景兼时令,杨花子规暗含飘零之感,次句写五溪不着悲痛语而悲痛之意自现,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随风而致.此两句有三层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见到,三是因此...
酒后误杀,张飞最终身首异处,令人扼腕叹息。据说,张飞的头颅被抛入江中,顺流而下至云阳,当地也修了一座庙来纪念他。两座张飞庙分别代表了身首分离的张飞,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张飞庙因其历史价值而更为突出。史书中的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最终却因小人之手而陨落。这一段悲壮的历史...
出处: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假使获罪于天,身首异处,盖如一蝼蚁尔,亦何足可称?”近义词:身首分离、身首异地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因蚩尤身、首分离,所以斩首的那个地方取名叫“解”,直到如今,解州还有口大盐池,池里的卤水是殷红的,老乡们呼之为“蚩尤血”。黄帝杀蚩尤时怕他挣脱,不敢卸去手拷脚镣,直到蚩尤死透了才摘下沾满血迹的枷铐抛掷在大荒之中的宋山上。后来枷铐长成一大片枫林,枷铐上的斑斑血迹化作了鲜红如血的...
杨氏不幸于元康八年(298)去世(死得是时候,幸与不幸,很难说),潘岳的悼亡词写得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是中国此类题材中最早的名篇。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当年洛阳城外的那些热情奔放的姑娘们想必都为人母了,有为青葱岁月的热情流一把泪的吗?
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当年洛阳城外的那些热情奔放的姑娘们想必都为人母了,有为青葱岁月的热情流一把泪的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宫轩门 2006-12-08 · TA获得超过24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
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进,不知满足,终落得身首分离。 二、宋玉 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但是这位先生的帅名却又多少来得有些蹊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从来就没有哪部正经的史书甚至野史笔记里说过他是如何如何的帅,唯一的佐证便只有他写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赋》了。在那篇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