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著名典故话题讨论。解读因小失大著名典故知识,想了解学习因小失大著名典故,请参与因小失大著名典故话题讨论。
因小失大著名典故话题已于 2025-08-25 13:20:39 更新
编号 1350 成语 因小失大 典源 出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权勋》。编号 1350 成语 因小失大 典故说明 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王派触子领军迎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触子感到为难,齐王却出言羞辱威胁以逼使他出战。结果触子虽然勉强出战,却故意使齐军败北,而他自己就乘机逃...
典故概述:捡芝麻丢西瓜的典故源于一只小猴子的故事。这只小猴子在一天中运气极佳,捡到了许多东西,但它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捡一样丢一样。最终,在一次选择中,小猴子为了捡一粒芝麻,竟然放弃了之前捡到的西瓜。当它回到家时,手里只剩下了一粒微不足道的芝麻。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因小失大的愚蠢...
历史典故: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决战时,因马夫急于求成,铁匠在为国王战马钉马掌时缺少一根钉子而将就,结果国王在战斗中因战马失蹄而摔倒,导致士气大衰,最终战争失败。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因小失大的悲剧性后果。启示:因小失大提醒人们在面对利益选择时,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因为眼前的小...
因小失大的意思是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具体来说:含义:它形容人们在追求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利益时,往往会忽视可能因此失去的更重要的东西。历史典故:比如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的决战中,因为马夫催促铁匠加快为国王战马钉马掌,导致第四个马掌少了一颗钉子。结果国王在战斗中...
历史典故: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在决战前因马夫催促,铁匠将就为国王的战马钉马掌,缺少一根钉子导致战马在战斗中掉了一只马掌,进而国王摔倒,士气大衰,最终战争失败,王朝覆灭。这个典故生动地展示了因小失大的后果。因小失大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提醒人们在决策时要权衡利弊,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念或急躁...
卫国属于实力较强疆土较广的大国。这样一个国家,终因懿公好鹤而毁于一旦。从此,卫国国都先后迁往漕邑(今滑县)、楚丘(滑县东70里)、帝丘(今濮阳),但国势衰微,成为靠仰人鼻息而生存的小国。古人有诗评论卫懿公: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荧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历史典故:最著名的典故是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的决战。战前,由于铁匠缺少钉子,国王战马的第四个马掌未能完全固定。战斗中,这只未钉牢的马掌脱落,导致国王战马失蹄,国王摔倒,最终影响了整个战局,导致王朝的覆灭。这个故事深刻地体现了因小失大的道理。现实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
因小失大的历史典故成语如下:1485年,英王理查三世与亨利伯爵在波斯沃斯展开决战。此役将决定锁定英国王位新的得主。战前,马夫为国王备马掌钉。铁匠因近日来一直忙于为国王军队的军马掌钉,铁片已用尽。请求去找。马夫不耐烦地催促道:“国王要打头阵,等不及了!”铁匠只好将一根铁条截为四份加工成...
成语出处:成语“蛇螫断腕”出自清代钱谦益的《向言下》之五,原文为“蛇螫断腕,蚁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叹者也。”这句话强调了小事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成语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作宾语、定语,在比喻句中用来形容因小失大的情况。成语特点:这是一个生僻但具有深刻含义的成语,...
“杀驼破瓮”这一典故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其核心寓意在于讽刺那些因小失大、不知变通的人,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智慧与灵活处事方式的推崇。 这则故事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情节,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存在的僵化思维以及缺乏创造性解决办法的现象。从文学角度赏析,“杀驼破瓮”不仅是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