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字的典故

“学”字的典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勤奋好学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
“学”字的典故
“学”字的典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勤奋好学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2016-03-16
球球词典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7-26 08:17: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学”字的典故

    “学”字的典故主要体现在孔子的学习态度与实践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经典表述。它强调了学习后时常复习的重要性,并指出复习能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知识持续追求的精神。孔子勤奋好学的故事:太庙求学:孔子曾有...

  • “学”字的典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勤奋好学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

  • 1、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

  • 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他勤奋好学,但因穷无钱买烛。邻居家夜里点烛,烛光却照不进来,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烛光照射进来,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匡衡这种凿壁偷光刻苦学习的精神,受到后人的称赞。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悬梁刺骨:战国策·秦策一》...

  • 3、侍郎行者 唐开元时,有一位名为徐安贞的人,作官时因怕事被牵累,逃隐到山里。因病声哑不能言语。数年之后,某佛寺要选擅长书法的人,为寺庙的梁柱书写楹联。徐安贞不留意跨过放置在地上的梁柱,犯了大忌。庙中住持很生气,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赶紧用手在地上写道:“我虽不能说话,但学过...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