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恭必敬”的成语故事典故来源于《小弁》一诗,含义是形容态度十分恭敬。成语故事典故: 来源:该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小弁》中的诗句“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诗的背景是周幽王废太子宜臼的故事。宜臼在被废黜后,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其中,“维桑与梓,必...
1、成语故事 周幽王是西周的亡国之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公元前779年,褒国给周幽王进献了一个叫褒姒的美女。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不爱笑,偶尔一笑,更显艳丽,周幽王于是悬赏千金以博爱妃一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马上同意了。于是,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到了晚上就传...
“必恭必敬”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句话表达了对父母和家乡的尊敬与依恋。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褒姒给周幽王,幽王十分宠爱她。但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
虽然这个故事与“必恭必敬”的直接含义关系不大,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背景和价值观。而《小弁》这首诗则是由被废黜的太子宜臼所写,表达了他对父母的尊敬和依恋,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痛苦。其中的“必恭敬止”一句,成为了后来“必恭必敬”这个成语的来源。
【典故】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诗经·小雅·小弁》【释义】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伪善的态度 【近义词】肃然起敬、彬彬有礼、毕恭毕敬 【相反词】出言不逊 【成语造句】1、他的态度既友善又必恭必敬。2、第四代的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