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是东晋名人。所以,他的典故出自《晋书》或者《世说新语》。尤其以后者居多。他的轶事典故很多,最有名的是以下两则。一、神仙中人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着看他,赞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二、身无长物一...
历史上,“王恭之貌”和“张绪之柳”是两个有名的以柳喻人的典故。据《世说新语》载,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南史》上说,齐武帝时,益州献蜀柳,枝条甚长,状似丝缕。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曰:“此柳风流。”王恭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也喜欢用鸟羽制作风衣,衣身通...
“王恭赠席”是一个历史典故,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时期。据传说,王恭是北魏孝文帝的一个宠臣,也是一个诗人。一次,王恭得到了孝文帝的赏识,被邀请到宫中赠诗。他于是写下了一首《赠席》的诗,赠送给孝文帝。这首诗写道:“祖龙敷化斯有泽,洪基深沈斯高峰。欲晓天开鸳鸯瓦,芳...
典故:- 别无长物,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原指生活俭朴,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现也形容贫穷。其中,“长物”指的是多余的物品。故事:- 主人公:东晋时期的读书人王恭。- 背景:王恭生活俭朴,不图享受,备受人们称赞。有一次,他随父亲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 事件:王恭的同族王忱去...
晋代的王恭曾经披着鹤裘,在雪中行走。孟昶见到他,不禁赞叹道:“这真是仙人一般的人物啊。”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王恭传》。后来,“披鹤裘”这一行为被用来形容衣着不凡,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宋代的苏轼在《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之》中提到:“倒披王恭氅,半掩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