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期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质的樵民,砍树来到了一个石室山,看见有四个小童边下棋边弹唱,王质就停留下听他们弹唱,小童给了王质一个像枣核的东西,王质把它含在嘴里就不再感到饥饿,过了一会儿,小童们说:“还是回去吧!”,小童就走了,他听到后站起来,斧头柄都腐烂了。回去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
出处:该故事最早见于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书中详细记载了王质在山中体验仙人生活的奇遇,以及他返回人间后发现世间已非昔比的情景。文化象征:“烂柯人”因此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时间与变迁的象征。它揭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人世间因时间流逝而带来的沧桑巨变。相关景观:河南长垣县志中提到“...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该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
关于“烂柯人”的典故,最早出自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书中记载,王质去山中打柴时,偶遇仙人对弈,他站在一旁观看,结果只过了片刻,当他回到村里时,发现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许多人和事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烂柯人"出自《述异记》,王质进山伐木,棋局未完斧柄已烂,象征着诗人久谪归来,世事沧桑。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历经贬谪后,回到故乡如同身处陌生世界,感慨万分。诗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直接陈述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