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举例 唐·刘禹锡《酬...
作听琴的典故。指烂柯山。借指下棋。烂柯的词语解释是:南朝·梁·任_《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
“烂柯人去隔存亡”出自宋代朱继芳的《和颜长官百咏·负薪》。“烂柯人去隔存亡”全诗《和颜长官百咏·负薪》宋代 朱继芳烂柯人去隔存亡,一局棋终怆故乡。想得山中绝烟火,松花松子当乾粮。《和颜长官百咏·负薪》朱继芳 翻译、赏析和诗意《和颜长官百咏·负薪》是宋代朱继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
“烂柯人”的典故则源自《述异记》,讲述的是晋人王质入山打柴,偶遇棋局,观棋者未觉,而王质却已见斧柄腐烂,方知人间已过百年。此故事传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这两个典故共同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深深怀念。向秀通过《思旧赋》表达了对好友的怀念之情,而王质的故事则让读者感受到...
在中国神话的瑰宝中,有一个流传千年的传奇故事——烂柯传说。它源自南朝梁代的《述异记》中的《王质》篇章,讲述了一位名叫王质的晋代樵夫在浙江衢州烂柯山的石室山中,偶遇神秘童子下棋,奇妙的经历使他斧柄腐烂,重返人间时,世间已非昔比。最初的版本中,主角并非下棋,而是以弹琴唱歌的仙凡交汇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