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故事及背后的典故

1. 好逸恶劳 故事: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高超,但在给王孙贵族治病时常常治不好。一次,汉和帝让一位贵人换上平民衣服看病,郭玉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郭玉解释说,给贵族治病时,他因害怕而在多个方面感到为难,其中包括贵族们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 典故:好逸恶劳指的是喜欢安逸,厌恶劳动。这个...
关于成语故事及背后的典故
关于成语故事及背后的典故,具体如下:
1. 好逸恶劳 故事: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医术高超,但在给王孙贵族治病时常常治不好。一次,汉和帝让一位贵人换上平民衣服看病,郭玉一针就治好了她的病。郭玉解释说,给贵族治病时,他因害怕而在多个方面感到为难,其中包括贵族们好逸恶劳的生活习惯。 典故:好逸恶劳指的是喜欢安逸,厌恶劳动。这个成语来源于郭玉给贵族治病时的观察,他认为贵族们因为生活安逸而不利于病情恢复。
2. 瓜田李下 故事:唐朝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向唐文宗反映,人们对郭宁因送女儿入宫而得到官职的议论。唐文宗解释女儿是伺候太后的,但柳公权说“瓜田李下”的嫌疑难以说清。 典故:瓜田李下比喻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地方。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乐府《君子行》中的诗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在提醒人们避免在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地方做出引人猜疑的行为。
3. 苟延残喘 故事:东郭先生在去中山国做官的途中迷了路,遇到了一只被赵简子追捕的狼。狼哀求东郭先生让它躲进书袋里以苟延残喘。东郭先生同情狼,救了它。但狼出来后却想吃掉东郭先生,幸好被一个猎人救下。 典故:苟延残喘形容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这个成语来源于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狼用“苟延残喘”来形容自己急需避难的状态。
2025-04-06
球球词典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7:05: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以下是几个成语故事及其背后的典故:1. 好逸恶劳 故事:东汉时期,太医郭玉在给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给王孙贵族治病时却常常治不好。汉和帝让一位贵人换上普通人的衣服去看病,郭玉不知道其身份,一针就治好了病。郭玉解释说,给贵族治病时,因为害怕和贵族的种种习惯,导致治疗难以进行,其...

  •  深空游戏 关于成语故事及背后的典故 成语故事及背后的典故

    1、好逸恶劳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把脉和针灸,他医德高尚,治好了很多病人。当他给那些贫贱的人治病时,治愈率很高。但是当他给那些王孙贵族们治病的时候,却常常发生治不好的情况。有一次,汉和帝的一位贵人(嫔妃的称号)得了病,为了让郭玉给诊治,汉和帝就...

  •  翡希信息咨询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50个历史名人故事

    成语典故出处:1.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战争中利用鼓声激励士气,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2. 一字千金:源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悬赏增一字赏千金,以赞美其文辞的精妙。3. 一字之师: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讲述了郑谷对诗人齐己诗歌的修改,成为“一字师”的典...

  • 以下是几个成语对应的典故:桑中生李:典故:从前在南顿有个农民叫张助,他在野外捡到一颗李子核,便拿回家种在空心的桑树里。不久后,这颗李子核竟然长成了一棵李子树,并开始结李子。村民们看到这一奇景,以为神灵显现,于是纷纷在李树下祭拜。张助感到十分诧异,最终将李树砍掉了。版筑饭牛:典故:...

  • 1、鸡口牛后(苏秦)战国时期,苏秦在马岭关向鬼谷子学艺期满后,居沙河十里亭。苏秦胸怀大志,愤然离家,以“合纵学说”游说各路诸侯,宣传“合纵抗秦”的主张:六国联合抗秦,自己的国家独立了,自己就作了鸡口;如果附庸于秦国,就是作了牛后,就要受秦国摆布,慢慢被秦国吞并。苏秦的精辟论述博得六国...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