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中的典故及出处

唐诗宋词中的典故及出处如下:1.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
唐诗宋词中的典故及出处
唐诗宋词中的典故及出处如下:
1.采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个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栩《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食东风御柳斜。”

拓展资料
1.简介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是文学作品的点睛之笔,更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唐诗宋词中的一些典故及其出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作品。
2.出自历史故事
许多唐诗宋词中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例如,《离骚》中的“屈原绝樊”,指的是楚国政治家屈原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的故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夜行黄沙道中,欲穿若即若离”,则出自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穿越黄沙的描写。
3.历史典故的引用
唐诗宋词中还常常引用历史典故来抒发情感或表达主题。例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借用了唐代杜牧的《秋夕》中的典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无常的思考。

4.诗词影射历史事件
有些唐诗宋词使用典故来影射当时的历史事件。例如,《长恨歌》中的“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歌颂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深情厚意,但也隐喻了唐玄宗因纵容权臣而导致安史之乱的历史事件。
2023-10-11
球球词典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8:04: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唐诗宋词中的典故及出处如下:1.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

  •  赛玖久生活日记 古代诗词中的10个典故(一)

    诗词引用: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楼兰 典故含义: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诗词引用: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

  •  腾云新分享 唐诗宋词中最常用的典故

    在唐诗宋词中,许多典故和意象被频繁使用,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心境。首当其冲的是杨柳,它是离别之情的象征。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此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将这种情感刻画...

  •  赛玖久生活日记 古代诗词中的十个文化典故(五)

    来源: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后来这首诗被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又因为曲调反复三次,故又称“阳关三叠”。执牛耳者 含义: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人或组织。来源:古代诸侯订立盟约时,要每人尝一口牲血,立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来源」唐·李白《长干行》「典故」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也指从小就相好的男女青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来源」明·谢榛《诗家直说》「典故」镜花水月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