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五十三参的典故谁知道啊?越详细越好

五十三参是佛教的一个典故。相传,观世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左协侍为善财童子,右协侍为连荼耶龙女。善财童子学道时,拜了五十三个师傅,最后才拜到了观世音菩萨门下,修成正果。这里的“五十三参”,还含有“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据说,过去的妇女来虎丘大雄宝殿烧香拜佛后,坐着轿子...
佛家五十三参的典故谁知道啊?越详细越好
五十三参是佛教的一个典故。相传,观世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左协侍为善财童子,右协侍为连荼耶龙女。善财童子学道时,拜了五十三个师傅,最后才拜到了观世音菩萨门下,修成正果。这里的“五十三参”,还含有“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据说,过去的妇女来虎丘大雄宝殿烧香拜佛后,坐着轿子下山。因为山势较陡,担心坠落,轿夫往往倒抬着轿子往山下走。诗人鲍步江见此情景,用幽默诙谐的语气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妾自倒行郎自看,省郎一步一回头。”传说一个晴朗的秋日,有位叫“性存子”的高士来虎丘秋游。云岩禅寺主持德垢法师指着千顷云阁介绍说:“宇宙之间,人物之众,荣枯生灭之相饯,盈虚消息之相禅,就好像天上的云一聚一散,没有常态,所以用‘云’来为此楼阁命名,为的是使前来游玩的人能够悟出这个道理。”性存子闻听此言,哈哈大笑,说:“大师,此言差矣。虚无缥缈、忽有忽无者是云,然而云永远不会消失;忽存忽败者是世道,而世道也没有穷尽的时候。大师你这样教导人,认为天地间终究虚空。有形的东西终究有灭亡的气数,而天地日月是永不终息的,这是显而易见的。认为云总是存在的,世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叫做‘束缚’,认为云是虚空的,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这叫做‘超脱’。倘若你懂得《易经》,懂得‘道’,就懂得云。我不学佛,怎么会用佛家的道理认识云呢?”德垢法师顿悟性存子的高深道理,于是将这段对话写进了《千顷云记》中。纯手打~~~~~~~~~~2012-07-10
网上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2012-07-10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18: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五十三参是佛教的一个典故。相传,观世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左协侍为善财童子,右协侍为连荼耶龙女。善财童子学道时,拜了五十三个师傅,最后才拜到了观世音菩萨门下,修成正果。这里的“五十三参”,还含有“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之意。据说,过去的妇女来虎丘大雄宝殿烧香拜佛后,坐着轿子...

  • 《华严经》〈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童子曾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故谓五十三参。依〈入法界品〉所载,善财遍历一百一十城,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此处称之为‘五十三参’,主因系善财曾两度听闻文殊菩萨说法,又于同一时间、地点请教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同一法门,故一般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此外,...

  •  帅帅的良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恶佛像终止,是什么典故,求科普

    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故称为五十三参。即:(一)参德云比丘(又称功德云比丘、吉祥云比丘),善财最初受文殊示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参诣德云比丘,请教如何学菩萨行,及如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德云比丘乃为其解说‘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二) 参海云比丘,善财至海门国,参诣海云比丘,...

  •  伯龙敖烈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出自六十华严还是八十华严呢?

    据我所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典故,出自于《四十华严》。希望不至于误导!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

  •  职场小吴老师 观音在收红孩儿时,为何让他磕53个头,有何寓意?

    红孩儿被观音收服后是被封为“善财童子”,在《佛经》的记载中善财童子在未入会时,自己遍历110城,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人,并依教奉行,这才获得了善果,所以作者正是借用了这个典故。红孩儿可以说是唐僧他们一行人路上的一个大麻烦吧,虽然当时的红孩儿只有300年的修行,但是我们要知道,...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