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一 1、原文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
陆绩怀橘典故是什么
一、典故一
1、原文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2、译文
陆绩,他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官职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州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让人给他吃橘子。陆绩在怀里藏了三个橘子。等到回去的时候,(陆绩向袁术)长拜告别(怀里的橘子)掉在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做客为什么要在怀里藏橘子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橘子很甜,我想要留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这么小就知道孝敬,长大后一定会成才。”袁术对他大为惊讶,后来经常跟别人称赞他的美德。
二、典故二
1、原文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2、译文
陆绩,字公纪,是生活在吴郡的吴人。他的官职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庐州太守,并与袁术往来密切。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款待他,陆绩把两只橘子放在了怀中。
等到回去的时候,陆绩向袁术长拜告别,怀里的橘子掉在了地上。袁术说:“陆郎,你来做客,为什么还在怀里藏了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是我母亲生性所爱的,我想拿它回去给母亲。”袁术对他大为惊奇。
扩展资料:
文言文知识
1、释“遗”。“遗”在古文中有两个读音,一读yí,指遗失,遗忘,遗漏等;二读wèi。上文“欲归遗母”中的“遗”,读wèi,指送或赠予,句意为想回去后送给母亲吃。又,“故人遗我鱼”,意为老朋友送我鱼;“天寒,以裘遗之”,意为天冷,把一件皮衣赠送给他,文中读wèi。
2、两个“怀”的用法。“怀”指胸怀,属名词。上文“怀三枚”及“怀橘”,如果直接理解为胸怀三枚及胸怀枚,都不通。其实,“怀”在句中是活用为动词,指“胸怀里藏着”,这样就容易理解了。“怀三枚”,意为在胸怀里藏着三只橘子;“怀橘”,意为胸怀里藏着橘子。
3、奇。奇是在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奇,即感到惊奇。上文“术奇之”,意为袁术认为他与众不同,或认为他很奇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绩怀橘
2020-12-23
讲述了陆绩孝顺父母的事情。
陆绩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6岁那年,于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赠的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于怀中。临行告辞、躬身施礼时橘子落地。
袁术问道:“陆郎作宾客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而回答:“留三只橘子欲回去送给母亲品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从此以后,陆绩怀橘便传为佳话。元代郭居敬将其编入《二十四孝》。
扩展资料:
孝心是要从小培养的。陆绩六岁就知道把橘子让给母亲品尝,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埋下“孝”的种子。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父母,爱护父母直至赡养父母,既是小辈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种道德观要从小培养。
古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故事代代相传,而今,我们身边涌现了“当代中国二十四孝”,他们是孝行典范。当今社会要继承和发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以行动诠释孝的内涵。常怀敬老之心、常兴爱老之风、常做助老之事,营造祥和共融的社会风尚。
2020-12-23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奇之,后常称说。(据《三国志》改写)2019-09-03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州太守,与袁术交好。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三枚;及归拜,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对曰:母性之所爱,欲怀而遗母。”术奇之。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