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

【典故】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
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
[典源]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
杜君墓系铭并序》:。建安之后.天下文
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
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
尤极于古。”《旧庸书·文苑传·杜甫
传》亦引之。
[今译]唐代元稹在杜甫墓系铭序中
说:“建安年代之后,天下的文士遭遇连
绵战火,曹操及曹王、酋相父子在戎马
生涯中写作,横起戈矛赋诗,所以他们
的慷慨悲歌、离愁哀怨之作,酣畅淋漓,
远远超过古人.’
[释义]后以此典表现人有文才武
略,以诗文抒怀。
[典形]曹公横槊、横槊、横槊曹
公、横槊赋诗、横槊雄心、诗成横槊、
风流横槊、横槊题诗、使君横槊。2005-12-02
【典故】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餍高,水不餍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刺史刘馥说,此歌不祥。曹操乘醉,将他用槊刺死。果不出所料,曹操乐极生悲。赤壁一战,险些丢了性命。
【“横槊赋诗”简介】
古诗文中的“横槊赋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的“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和苏东坡《前赤壁赋》“(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所以一说到“横槊赋诗”,人们便自然会想到曹操,现今许多诗文也喜欢用“横槊赋诗”或“横槊”。
【出处】
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解释】
槊:类似长矛,《通俗文》矛长丈八谓之槊;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2015-12-15
横槊赋诗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刺史刘馥说,此歌不祥。曹操乘醉,将他用槊刺死。果不出所料,曹操乐极生悲。赤壁一战,险些特了性命。2005-11-27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
“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
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
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
等和之。”歌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
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
有嘉宾,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
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歌罢,众和之,共皆欢笑。
这里说的是赤壁之战前,但也有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后的说法。2005-11-27
《横槊赋诗》讲述的故事是继周瑜用苦肉计以假乱真,给黄盖诈降曹操铺平道路,继而,由庞统向曹操献策,曹操采用厐统所献连环计,带领八十三万人马自以为顺河而下可灭东吴。

曹操自得,在江中大宴文武群臣,横槊赋诗以自豪。2023-05-27
三国曹操2005-11-27
曹操 阿2005-11-27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8:56: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诗文中的“横槊赋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的“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和苏东坡《前赤壁赋》“(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所以一说到“横槊赋诗”,人们便自然会想到曹操,现今许多诗文也喜欢用“横槊赋诗”或“横槊”。【出处】...

  •  翡希信息咨询 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

    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源自曹操在长江北岸设宴并赋诗一事。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曹操以一统天下为目标,在建安十三年冬率领大军南征,志在消灭孙权和刘备。事件:在长江北岸,曹操设宴款待众将,气氛威武。在酒席上,他回顾了自己的赫赫战功,并表达了统一中国的决心,期待与文武共享太平盛世的荣华。...

  •  谷艾文艺苑 横槊赋诗的主人公是曹操,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如下:背景:曹操在平息了北方分裂势力,控制了政府后,决定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事件:在建安十三年的冬十一月十五日,曹操下令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在宴会上,曹操手持长矛,慷慨激昂地诉说着自己的战功,并即兴赋诗《短...

  •  翡希信息咨询 横槊赋诗典故的背景

    横槊赋诗典故的背景如下:历史背景:曹操在平息了北方分裂势力,控制了政府后,亲自率领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这一事件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冬天。宴会场景:为了鼓舞士气,曹操下令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在明亮的月光下,长江宛如横飘的素带,将士们个个锦衣绣袄,...

  •  校企律说法 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

    横槊赋诗的历史典故 概述 横槊赋诗,源于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典故中描述了曹操骑着战马、手持长矛,在军中的壮游之中横槊赋诗,展现出他的雄才大略与豪放情怀。这一历史典故不仅反映了曹操的个人风采,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武力的崇尚和对于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详细解释 1. 曹操的军事才能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