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如下:一、历史典故 晋代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经过他人的举荐曾经在县衙里任过职,公元405年,他被任命为彭泽县令。有一年冬天,上级派来的督邮督察的时侯来到彭泽县,这名督邮手上握着权利,但品味很差,做人傲慢粗俗,刚一在彭泽住下来就马上叫县吏要去把县令找来见他。陶渊明...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如下:

一、历史典故
晋代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经过他人的举荐曾经在县衙里任过职,公元405年,他被任命为彭泽县令。有一年冬天,上级派来的督邮督察的时侯来到彭泽县,这名督邮手上握着权利,但品味很差,做人傲慢粗俗,刚一在彭泽住下来就马上叫县吏要去把县令找来见他。
陶渊明平日里就不屑于功名利禄,但是身为县令却又不得不处理这种事务,只好动身前去应对。此时身边的县吏对他说这:“大人,面见督邮的时侯一定要身穿官服的,还要把大带束上,这是朝廷的规矩,要不然督邮可能会借此小事做你的文章,对大人实属不利啊。”
陶渊明听后很生气,有种忍无可忍的感觉,他唉声叹气地说道:“我定不能为了五斗米向这种小人折腰。”说完他写了一封辞职信,并取出官印,然后就走了,这一任陶渊明只在彭泽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

二、成语出处及释义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陶潜传》潜叹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成语的寓意及例句
一、寓意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气节,一种品格,被视为中国文人不事权贵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的蝇头小利或者大笔的不义之财都不值得出卖人格。
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去阿谀奉承那些有权势的人,为官清廉才能受民众的爱戴。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或富贵或清贫,都由自己做主。
二、例句
1、做人要有自己的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才算是真正的人。
2、家里再穷,不为五斗米折腰,要自力更生。
3、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
2023-10-25
球球词典 阅读 43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9:15: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家里再穷,不为五斗米折腰,要自力更生。3、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

  •  翡希信息咨询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是谁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主人公是陶渊明。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中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以下是关于这个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陶渊明因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在义熙元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

  •  海南加宸 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是谁

    陶渊明,作为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出处人物,其故事记载于《晋书·陶潜传》。这一成语源自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的毅然辞官。陶渊明一生淡泊名利,其仕途生涯充满了时隐时仕的抉择。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踏上仕途,担任了彭泽县令一职。然而,这段为官经历却因一...

  •  谷艾文艺苑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背后的典故如下:- 来源: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原文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人公:陶渊明,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 事件: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在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督察。督邮粗俗傲慢,陶渊明不愿趋炎附势,但不得不...

  •  希识而2133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是什么?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文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