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典故,不知道真假,请知道的人提点下、

这是春秋时的故事,说齐王下令,全国的官员必须穿丝绸面料的外套,但本国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植桑树。齐国对丝绸的需求量大增但却没有桑树,所以桑树叶很紧俏,于是齐国周边的鲁国、梁国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突然下令,全国的官员只准穿棉质的外衣,不准穿丝质外衣,而且所有粮食一律...
看过一个典故,不知道真假,请知道的人提点下、
这是春秋时的故事,说齐王下令,全国的官员必须穿丝绸面料的外套,但本国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植桑树。齐国对丝绸的需求量大增但却没有桑树,所以桑树叶很紧俏,于是齐国周边的鲁国、梁国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突然下令,全国的官员只准穿棉质的外衣,不准穿丝质外衣,而且所有粮食一律不准出口。于是鲁国和梁国国内粮食不足而发生骚乱,齐国则渔翁得利。2013-12-25
(原回答时间:2013-12-25 10:12)
辛苦找典故、第1个回答,却被复制跟答了,最快回答怎么就放最下面呢!!
-------------------------------------------------------------------------------

那个大国是:齐国

原典故如下:
春秋时有个故事,说齐王下令,全国的官员必须穿丝绸面料的外套,但本国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植桑树。齐国对丝绸的需求量大增但却没有桑树,所以桑树叶很紧俏,于是齐国周边的鲁国、梁国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突然下令,全国的官员只准穿棉质的外衣,不准穿丝质外衣,而且所有粮食一律不准出口。于是鲁国和梁国国内粮食不足而发生骚乱,齐国则渔翁得利。

--------------------------------------------------
记得 “采纳” ,有问题私信联系!2013-12-25
齐国啊 管仲之谋2013-12-25
好聪明的国王!!2013-12-25
粮食这东西在什么时候什么朝代都是重中之重哇2013-12-25
球球词典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8:47: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是春秋时的故事,说齐王下令,全国的官员必须穿丝绸面料的外套,但本国只准种粮食不准种植桑树。齐国对丝绸的需求量大增但却没有桑树,所以桑树叶很紧俏,于是齐国周边的鲁国、梁国等小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突然下令,全国的官员只准穿棉质的外衣,不准穿丝质外衣,而且所有粮食一律...

  •  塞书萱SN 小时候看过一个小典故,却忘了内容!

    孔子与仲由仲由至贾市闲游,见一买者与卖者争吵不休。卖者道:“我一尺鲁缟价三钱,你要八尺,共二十四钱,少一个子也不卖!”买者争辩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钱是何道理?”仲子正直,笑对买者说:“三八二十四才对。你错了。”买者不服,争执不下,便要打赌。仲由性烈,当场以新买的头盔...

  •  蓝韵生活馆 莫辨楮叶出处

    具体来说,“莫辨楮叶”比喻一个人虽然表面看起来聪明机智,但实际上在关键时刻却无法分辨真假、虚实,缺乏真正的洞察力和智慧。要深入理解这个典故,我们需要先了解背景知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记录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举止和风流逸事。“轻诋”篇则专门...

  • 原来为了养家,范式忙于经商,不知不觉忘了二人重阳之约,直到当日早上才回想起来。可是从范式所在的山阳到这里足有一千里路,一天之内 无论如何都走不到了。为了守约,他想起古人曾说过:人不能一日千里,而鬼魂可以。于是挥刀自刎,让鬼魂来这次赴约。“请兄弟原谅我的疏忽。看在我一片诚心上,你去...

  •  关灯剪影 一个古代的典故,忘记了出处,请帮助回答?

    这个典故是张良拜师拜师的故事叫做“圯桥授书“具体故事是这样的: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一日,张良在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头。那老头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歇后语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