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寔退盗典故的主要内容如下:事件背景:在东汉时期的太丘县,陈寔是一位公正无私、品德高尚的官员,深受人民敬仰。一天晚上,他发现一个小偷藏在自己家的屋梁上。处理方式:陈寔没有直接抓捕小偷,而是召集家人,借机向他们讲授做人的道理,强调每个人应该自爱自尊,防止走上邪路。他认为恶行是后天形成的,...
小偷感激涕零,感谢陈寔的恩赐。这一事件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佳话。太丘县的盗窃案件在那段时间内几乎消失。从此,"梁上君子"这个词被用来指代窃贼。人们将陈寔赠绢给小偷的善举,称为"陈寔遗盗"。这个典故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象征着宽容与救赎的力量。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
陈寔看他不象个坏人而且确有悔改的决心,就送给他两匹绢,叫他作本钱做小生意养家糊口,那人拜谢而去。此事传开,成为民间美谈,太丘县很长时间没有发生盗窃案件。从此梁上君子成了一个典故,成了窃贼的代称,人们把陈寔送给小偷两匹绢的事,称作“陈寔遗盗”。
《后汉书·陈寔传》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