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历史典故

2. 战国时期,公孙鞅在攻打魏国的吴城时,利用与魏将公子行的旧交情,通过书信假装和平谈判。公子行被公孙鞅的假象所迷惑,最终在会谈中遭到埋伏,其军队全军覆没,吴城因此被轻松占领。公孙鞅运用“笑里藏刀”计策,不费吹灰之力地夺取了崤山地区。3. 在三国时期,陆逊接替吕蒙守卫陆口,他表面上对关羽...
笑里藏刀历史典故
1. 在宋朝时期,将领曹玮面对叛军时展现了他的冷静与机智。他并未急于行动,而是以轻松谈笑的态度让叛军误以为他是派去攻击的盟友,从而引发叛军内部的相互攻击。这种策略巧妙地结合了“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的兵法智慧,提醒人们在古代的军事和政治外交中,对于表面的友好和潜在的威胁都应保持警惕。
2. 战国时期,公孙鞅在攻打魏国的吴城时,利用与魏将公子行的旧交情,通过书信假装和平谈判。公子行被公孙鞅的假象所迷惑,最终在会谈中遭到埋伏,其军队全军覆没,吴城因此被轻松占领。公孙鞅运用“笑里藏刀”计策,不费吹灰之力地夺取了崤山地区。
3. 在三国时期,陆逊接替吕蒙守卫陆口,他表面上对关羽表示友好,实际上却在秘密备战。陆逊的表面恭维使关羽降低了警惕,将大量兵力调往樊城,而孙权与曹操的联合行动则使关羽失去了荆州,最终败退至麦城。陆逊的成功也是一次“笑里藏刀”战术的胜利。
扩展资料:
“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计之一,其策略的应用非常广泛,且易于理解。笑容是人类的一种友好表达,而“笑里藏刀”之所以能成为屡试不爽的计谋,正是因为它抓住了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2024-07-07
球球词典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2:22: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在宋朝时期,将领曹玮面对叛军时展现了他的冷静与机智。他并未急于行动,而是以轻松谈笑的态度让叛军误以为他是派去攻击的盟友,从而引发叛军内部的相互攻击。这种策略巧妙地结合了“笑里藏刀”和“借刀杀人”的兵法智慧,提醒人们在古代的军事和政治外交中,对于表面的友好和潜在的威胁都应保持警惕。...

  • 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计,其原文为: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其意思是: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关于此计的故事典故有:1、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外交...

  • “笑里藏刀”是形容阴险小人在人前和颜悦色,但实际上却是阴险毒辣。这个典故出自于唐朝,成语的代表人物是李义府,他曾是唐朝的宰相。 李义府从小聪明伶俐,也写的一手好文章,二十几岁的时候得到别人的推荐,于是唐太宗让他觐见,唐太宗让他以园林里的鸟为题让他吟诗。唐太宗听了他的诗句非常满意,便给他了一个典仪...

  •  谷艾文艺苑 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和用计点评是怎样的

    笑里藏刀的历史典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故事:战国时期公孙鞅计取吴城:公孙鞅作为秦国大将,攻打魏国吴城时,面对地势险要、工事坚固的城池,他利用与魏国守将公子行的旧交情,主动修书议和,并摆出撤兵的姿态,麻痹公子行。在会谈时,公孙鞅设下埋伏,最终俘虏公子行,并利用被俘随从骗开吴城城门,成功占领...

  •  湖北倍领科技 笑里藏刀讲的是谁的故事

    笑里藏刀说的是唐朝大臣李义府的故事,后用来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出自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笑里藏刀典故:唐太宗时,有个名字叫李义府的人,因善写文章...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