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计,其原文为: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其意思是: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关于此计的故事典故有:1、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外交...
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的原文意思和故事典故
笑里藏刀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计,其原文为: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其意思是: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关于此计的故事典故有:
1、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外交手段,以援助粮食等办法,诱使赵国与秦国签订了合约。后来,秦国又突然袭击赵国,赵国虽行文各国求援,但各国为了自保均按兵不动。这时,赵国的名将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当廉颇的援军来到赵国时,秦国的主力军队已经逼近赵国的国都邯郸。在双方军队剑拔弩张的时刻,秦国丞相吕不韦想了一条妙计。他让手下门客将各国联军的动态每日修书报告秦王。秦王接到吕不韦的门客送来的书信后大笑着说:请转告各国诸侯,秦国虽想发兵进攻各国,但因怕像老鼠一样被赵国的廉颇吃掉,所以秦国并不敢发兵。吕不韦的门客将秦王的原话返回给廉颇将军。廉颇听后哈哈大笑,于是各国军队在赵国的率领下进攻秦军,最后将秦军击溃。
2、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叫李林甫的人,他非常善于使用阴谋手段。有一次,他想要除去一个竞争对手,就故意对这个竞争对手表现出非常友好的态度,不断给他提供虚假的信息和承诺。这个竞争对手对他非常信任,逐渐放松了警惕。然后,在关键时刻,李林甫突然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让竞争对手毫无防备。最终,他成功地将竞争对手排挤出朝廷。
3、明朝时期,有一个名叫王守仁的官员,他曾经使用过笑里藏刀的策略。在他的上司因为某种原因被弹劾后,他立刻向上司表现出非常关心和照顾的态度,让上司对他产生了好感和信任。然后,在关键时刻,他向上司透露了一个虚假的情报,让上司认为他已经掌握了真相和实权。这个上司对他非常信任和依赖,最终被他所控制和利用。
以上是关于笑里藏刀计策的故事典故,这些故事都表明了这一计策的应用方法和效果。通过表现出友好和信任,使敌人在放松警惕的同时暗中准备攻击,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同时,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类似的局面时,需要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不要被表面的友好所迷惑。
此外,笑里藏刀计策也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了解敌人的弱点和需求,以及巧妙地运用言语和行为,可以影响敌人的思维和决策。例如在第一个故事中,吕不韦通过向秦王报告虚假的情报,让秦王产生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战术,需要通过巧妙的言辞和行为来影响敌人的思维和决策。
在现代战争中,笑里藏刀的策略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二战期间,盟军为了欺骗德军采取了虚假情报和宣传的策略,让德军相信盟军将在某个特定的地点发动攻击。当德军上当受骗、集中兵力准备应对攻击时,盟军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术,从其他方向发动了攻击,这种战术让德军措手不及,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总的来说,笑里藏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通过表现出友好和信任,让敌人在放松警惕的同时暗中准备攻击。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了解敌人的弱点和需求,以及巧妙地运用言语和行为来影响敌人的思维和决策。在战争中使用这一策略时,需要注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和实力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友好所迷惑。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