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典故简述

7、围魏救赵的典故战国时期,有两位着名的军事家,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两人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小肚鸡肠,非常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便想方设法地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骨。8、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齐魏之间的战争典故。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
围魏救赵的典故简述
1、庞涓得知齐兵要攻打大梁,便命令人赵国退兵。由于魏军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加以长途跋涉急行军,士卒疲惫不堪,很快在齐军的埋伏的桂陵地带,将魏军打败,死伤两万多人。这就是桂陵之战。
2、庞涓治军有方,军队战无不胜,很快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形势危急。第二年,赵国迫于无奈只得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领兵前往救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田忌本来打算领军直接去赵。
3、这时,围困邯郸的魏军已疲惫不堪。齐威王觉得出师救赵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准备委派才能过人的孙膑为主将去救赵国。孙膑听说后便向齐王辞谢说:“我是个受过酷刑的人,我当主将会被魏国耻笑,还是请田忌大夫为主将吧,我可以随军为田大夫出些主意。”
4、成语故事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
5、4教父使出围魏救赵之计,威胁杀害老潘的家人来解危。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6、后来中国的。
7、围魏救赵的典故战国时期,有两位着名的军事家,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两人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小肚鸡肠,非常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便想方设法地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骨。
8、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齐魏之间的战争典故。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
9、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
10、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围魏救赵的典故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
11、围魏救赵,讲述了一场战国时期经典的战役,最早出自于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
12、围魏救赵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示例。
13、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田忌孙膑。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14、又遭齐兵截击,几哪橘做乎全军覆没。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15、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团团地围住了赵都邯郸。情况非常危急,赵国的国君赵成侯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援兵。齐国的国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为大将,拜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田忌打仗。
16、“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国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打赵国的军队而使赵国得救。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公元前353年,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元帅,大举进攻赵国,并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成侯自知赵国难以。2024-03-16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4:49: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1、围魏救赵,讲述了一场战国时期经典的战役,最早出自于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12、围魏救赵 拼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

  •  唔哩生活 “围魏救赵”这个典故讲了什么?

    庞涓得知消息后,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桂陵设下伏兵。当疲惫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发动攻击,魏军措手不及,遭受重大损失。齐军取得胜利。这场战役后来被概括为“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意指通过进攻敌人的关键点或相关利益所在,迫使敌人撤退的战术。

  • 围魏救赵历史典故如下: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故事,是指赵国被强大的魏国围困时,其他国家纷纷派军队前去解围的情节。详细介绍 故事始于公元前354年,当时,战国时期的赵国正处于弱势地位,魏国趁机发动进攻,将赵国首都邯郸团团围住。赵国的国君赵胜感到十分焦急,他决定向其他国家请求援助。赵...

  • 3、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

  • 围魏救赵的典故是指孙膑指挥齐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通过进攻魏国国都大梁来迫使庞涓撤军回救,最终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的著名战役。以下是围魏救赵典故的详细解释:一、背景 人物关系:孙膑和庞涓曾同窗学习兵法,但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能而将其骗至魏国并使其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