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古代典故有哪些?

1、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
关于读书的古代典故有哪些?
内容如下:
1、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2、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3、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洛阳城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为了日后以做大官,他拚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着了,以便继续读下去。
4、孙敬悬梁汉朝的孙敬,人称“闭户先生”,常常独自关门读书。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让头颈正直地吊住。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立刻惊醒。于是,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的精神。
2023-10-16
球球词典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26: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铁杵磨成针 讲的是勤学的故事。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3、...

  • 1、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2、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

  • 在古代,许多名人都有勤奋读书的故事。西汉时期的匡衡,因为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为了能更好地读书,他利用邻居的灯光,在墙上凿一个小孔,借着光亮夜读。这种精神,使得他在学问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晋代车胤,家境同样贫寒,为了读书,他用纱布缝制了一个袋子,将萤火虫放在其中,利用萤火虫微弱的光芒来...

  •  奚玉花错水 古代名人刻苦读书的事例细节

    映月读书 《南史·江泌传》记载:南朝江泌,少年时家中贫穷,白天削制木鞋底,借以维持生计。月明之夜,就借着月光读书。月亮西斜,便爬上屋顶去读;瞌睡的时候,从屋顶跌下,就再爬上去继续读。这个典故流传下来,成为刻苦读书的范例。孙康映雪 和江泌一样,晋代孙康,官至御史大夫。他少年时聪明好学...

  •  唔哩生活 关于读书的古代典故有哪些?

    1、匡衡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奋向学却家贫无烛。邻家有烛光而不及,衡遂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乡里有文不识者,家富藏书,衡乃服侍其家与其佣作,不求报酬。主人怪问衡故,衡答:“愿遍读主人书。”主人为其所动,供给书籍,衡终成大学。2、李白闻针立志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少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