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勤奋读书的典故

1.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著名学者匡衡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自幼渴望读书,然而父母无力承担学费,连书籍都无力购买。于是,匡衡只能向他人借书阅读。某日夜晚,匡衡希望睡前能读一会儿书,却发现家中贫困得连灯油都买不起。正当他发愁时,他注意到一丝光线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那是邻居...
中国古代勤奋读书的典故
1.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著名学者匡衡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自幼渴望读书,然而父母无力承担学费,连书籍都无力购买。于是,匡衡只能向他人借书阅读。某日夜晚,匡衡希望睡前能读一会儿书,却发现家中贫困得连灯油都买不起。正当他发愁时,他注意到一丝光线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那是邻居家的灯光。匡衡灵机一动,用凿子将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倚在墙边,借助微弱的光线阅读书籍。从那时起,他每晚都借助邻居的灯光,刻苦攻读,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2. 萤囊映雪
东晋时期,南平郡离县人车胤(公元333-401),字武子。车胤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却渴望晚上读书。夏天夜晚,他捕捉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冬天,他则利用雪地反射的光线来看书。车胤勤奋好学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学子,他功名显赫,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他曾任中书侍郎、待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两次进爵后,被封为关内侯与临湘候。
3. 头悬梁锥刺股
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人苏秦,字季子。尽管出身寒门,他仍怀抱大志。苏秦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多年,看到同窗庞涓、孙膑等都下山求取功名,他也决定下山。他的家人嘲笑他不务正业,但他决心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用绳子将头发扎在梁上,打盹时头发能将他唤醒;深夜感到困倦时,他用锥子刺大腿,以保持清醒。这就是成语“头悬梁,锥刺股”的由来。
4. 《苏东坡应试》
北宋文学家苏轼,才思敏捷,文采飞扬,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通过勤奋学习和虚心求教,他最终成为后人敬仰的大文豪。2024-12-2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57: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是古人勤奋攻读的典型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战国时期的苏秦。苏秦在年轻时,因为学识不够,曾到各国游历,均未能得到重用。他深感羞愧,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每当读书困倦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此外,他晚上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还把头发悬在房梁上,通过晃动来提醒自己...

  • 晋代车胤家境贫寒,夏天他用装满萤火虫的口袋照明读书,冬天则借雪的反光学习。这便是“囊萤映雪”的典故,形容家境贫穷,却勤学苦读。匡衡家境贫寒,他通过凿壁引光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他后来到同乡文不识家做雇工,不求报酬只为借书学习。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使他最终学有所成。孙敬悬梁苦读的故事...

  •  唔哩头条 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1. 凿壁偷光 描述了贫寒之士匡衡如何在夜晚刻苦读书的典故。据《西京杂记》记载,匡衡家中无烛,而邻家有光却不及他家,于是他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这一故事亦被称作“凿壁借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2. 佣作求书 匡衡不仅勤奋好学,而...

  •  湖北倍领科技 勤奋苦读的典型事例

    在中国古代,勤奋读书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和“囊萤映雪”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凿壁偷光”的故事出自西汉时期的匡衡。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夜晚无法读书。邻居家里有灯,他就借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时间长了,他在墙上凿了个小洞,让光线照进来。这种勤奋学习的精神...

  •  潮孤阳0cb 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哪些

    2、《囊萤映雪》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南朝梁...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