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言而肥的成语典故

食言而肥的成语典故为:春秋时期,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为人别的地方还行,但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个儿说过的话不算话,出尔反尔,鲁哀公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也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总是表现得闷闷不乐,这是因为素来与他不和的一位叫郭重...
食言而肥的成语典故
食言而肥的成语典故为:

春秋时期,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为人别的地方还行,但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个儿说过的话不算话,出尔反尔,鲁哀公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也参加了。
在宴席上,孟武伯总是表现得闷闷不乐,这是因为素来与他不和的一位叫郭重的大臣也参加了这次宴会。
要说这个郭重,在鲁国可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是鲁哀公最宠信的大臣,虽然他长得胖胖的,也不是非常有本事,可鲁哀公看他就是顺眼,他那胖胖的样子在鲁哀公看来也是忠厚老实的表现,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憨态可掬。

这让孟武伯十分嫉妒,凭什么郭重就能得到哀公的宠信,而自已却总遭人冷眼呢?他越想越气,真想一走了之,但是国君设宴怎能随便离席呢?看着胖胖的郭重,他左思右想,想到一个羞辱郭重的办法。
他就对郭重说:“郭先生近来可好啊?看您的脸色真是越来越好,您每天吃几碗干饭呀?真是越来越胖了啊!”那个郭重总为自己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而发愁,今天忽然有人提起自己最忌讳的问题,而且还是在国君的宴会上,这真让他又气又羞。

心想:怎么有人敢在国君面前出自己的丑,自己身上所谓的缺点经他这么—说,岂不是更引人注意?就在郭重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鲁哀公为他解了围。
原来,鲁哀公在筵席上看到孟武伯总是闷闷不乐,左顾右盼的,心里已经很不高兴了,自己本来就不喜欢这个人,现在看他这个样子就更觉得讨厌。谁知孟武伯还那么不知趣,偏要羞辱自己最喜欢的大臣,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于是鲁哀公就说:“一个人胖的原因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常常吃掉自己说过的话,也是会胖起来的呀!”听完这话,群臣都会心地笑了,他们心里都明白,鲁哀公明着说郭重,实际上在指责孟武伯不守承诺,出尔反尔。
孟武伯一听这话,分明是在讽刺自己说话不算话,而且当着宴会上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万分难堪。
2023-04-27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2:58: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食言而肥的故事

    成语含义:“食言而肥”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那些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的人。其中,“食言”指的是失信,“肥”则是一种讽刺的说法,暗指这种人因为不守信用而“膨胀”、不道德。相关典故:除了孟武伯的故事外,晋朝人殷羡的故事也与“食言”有关。殷羡曾任豫章郡太守,离职时许多人托他带...

  • 1、成语“食言而肥”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意为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2、故事典故:鲁哀公二十五年,哀公自越国归来,季康子与孟武伯在五梧迎接。郭重见二人,便告知哀公他们曾说过恶语。公宴于五梧时,武伯恶语相向,季孙为郭重辩护,称其因国事辛劳而肥。哀公回应:“频繁食言,岂能...

  •  深空游戏 食言而肥的成语故事食言而肥出自何处

    1、食言而肥,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yánérféi,意思是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2、成语典故: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

  • 食言而肥的成语典故为:春秋时期,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为人别的地方还行,但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个儿说过的话不算话,出尔反尔,鲁哀公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也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总是表现得闷闷不乐,这是因为素来与他不和的一位叫郭重...

  •  乐燕铌3Q 成语典故_食言而肥的故事

    他都答应了。当他走到长江边时,便把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说:“都请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随你们自由,我殷羡不当太守了,可也不能给人家当信使啊!”(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和《世说新语》)来自成语大全 “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