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的邻近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举兵攻打虢国,但要打虢国,晋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用美玉和名马作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给晋献公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
成语典故: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汉语成语。
释义: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的出处
《唇亡齿寒》选自《春秋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唇亡齿寒的故事
春秋时,晋国的邻近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举兵攻打虢国,但要打虢国,晋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用美玉和名马作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给晋献公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呀!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被灭掉。这样的道理,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可虞公不听谏劝。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密切的联系,成了晋国的俘虏。
2024-04-18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21: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晋军借道后,顺利灭掉虢国。随后,晋军再攻打虞国,虞公亲自迎接晋军,却未料到晋军将虞公一同带至晋国,最终灭掉了虞国。宫之奇的预言应验,虞国因贪图小利而葬送国家。“唇亡齿寒”形容两个国家或个人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一旦一方受损,另一方也难以独善其身。此成语不仅适用于国家间的外交关系...

  • 岂能再错下去?过去虞虢两国结成联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别国才不敢轻举妄动,欺负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不正是虞国和虢国吗?虞公却不以为然,认为宫之奇太多虑。宫之奇觉得身为重臣,眼看国家将亡,却无能为力,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走前留下四句话:“贪图人家白璧宝马...

  •  爱创文化 成语故事50字唇亡齿寒

    【典故】:《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成语大意】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辅,颊骨也;车牙床也;颊骨在外,牙床在内,不可一日离也,故曰相依。唇,口缘也;齿,当唇之牙也...

  •  翡希信息咨询 成语典故: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的故事如下:故事背景:春秋时期,晋国的邻近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必经之路是虞国。借道事件:晋献公用美玉和名马作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最终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宫之奇的劝谏:宫之奇对虞公...

  •  家宝17 唇亡齿寒的故事

    唇亡齿寒的故事10 成语唇亡齿寒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时,晋国的近邻有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并吞这两个小国,计划先打虢国。但是晋军要开往虢国,必先经过庚国,如果虞国出兵阻拦,甚至和琥国联合抗晋,晋国虽强,也将难以得逞。 晋国大夫荀息向国君晋献公建议:“我们用屈地产的名马和垂...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