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典故有哪些

以德报怨的典故有:《论语·宪问》。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听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报答怨恨,又该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所以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故...
以德报怨的典故有哪些
以德报怨的典故有:《论语·宪问》。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听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报答怨恨,又该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所以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故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也就是以率直、公正、坦然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对待仇怨,既不为感情所左右,也不存有私心与成见。相对于孔子的“以直报怨”,老子则主张“以德报怨”。《老子》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老子认为,在如何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特别是如何解除矛盾、化解怨愤上,仅仅做到“善者吾善之”、“信者吾信之”是不够的,只有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信之”,才是真正的“德善”、“德信”,所以他主张“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拼音:yǐ dé bào yu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用恩惠回报仇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成语寓意
人世间有很多事情都不尽如人意,也有很多缺乏道德修养之人。要怀着一份坦荡的胸襟、豁达的气概去面对生活中的纷繁复杂。面对很多事情,以怨报怨、以牙还牙是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矛盾更加激化,使得局面更加难以控制,如此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人们不但要学会以德报德,也要学会以德报怨。以德报德是理所当然,以怨报怨则会怨怨相报,无始无终。而以德报怨则体现了君子的大度与雅量,是化解冤结,最终形成以德报德和谐人生的重要策略。
2023-10-1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8:50: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 具体内容为:“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典故主要有以下几个:- 齐桓公与管仲:齐桓公在与公子纠争位时曾挨过政敌管仲的一箭,但当他登上国君之位后,却以博大的胸襟宽容并重用了管仲。

  •  多彩生活小贴士 有什么以直报怨的例子

    1. 老子提倡的“以德报怨”,反映了一种宽容和退让的哲学,强调在冲突和不公面前保持平和与消极抵抗的态度。2. 孔子则倡导“以直报怨”,意味着在面对不公和伤害时,应该采取直接和正当的方式来应对,既不退缩也不纵容。3. 在历史典故“将相和”中,廉颇对蔺相如心生不满,而蔺相如选择避免直接冲突...

  • 以德报怨的典故有:《论语·宪问》。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听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反问:“如果用恩德来报答怨恨,又该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所以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故...

  •  上海贡苒网络 以德报怨,出自哪里?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白话文: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释义: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 以德报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ǐ dé bào yuàn,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出自 《论语·宪问》。历史典故:梁楚之欢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