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各奔前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志同道合 成语典故
志同道合
【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近义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意气相投
反义词: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各奔前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2016-12-09
“志同道杩涳紝鍏?/a>合”是成语,意思是指志向相同、追求相同的理想和目标。其典故源于《左传》中的一段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名叫乐羊的大夫,他与另一位名叫季友的大夫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晋国的发展和壮大。一天,两人一起去洛阳城做官,路途中经过一片草原,看见一只小鹿在草地上奔跑。乐羊忽然说:“看到这只小鹿,觉得它将来必定会成为一匹好马。”季友则回答说:“也是这么想,们志同道合,一定可以共同成就一番事业。”这段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乐羊和季友之间的默契和共同的追求,让他们成为了忠诚、勇敢、有抱负的楷模。因此,“志同道合”一词成为了形容志向相同、追求相同的理想和目标的成语。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