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志同道合成语典故
志同道合

【近义】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反义】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用例】两人起先虽觉得~,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2016-11-14
hì tóng dào hé
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可见,志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解释:兴趣 。同:相同,一样 。道:途径,引申为“意见”“思想”“信念”或是“目标” 。兴趣相同,意见一致。

用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词性〗褒义词。
〖近义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心意相通、息息相通、志同道合。
〖反义词〗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丶鸡同鸭讲。
同韵词:兔子不吃窝边草、因难见巧、逞工炫巧、村夫野老、世事纷扰、疾风彰劲草、使乖弄巧、缩头缩脚、鱼大水小、不见圭角

成语典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2016-11-14
  志同道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志同道合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2016-11-1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20:47: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成语典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 志同道合 【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近义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 伊尹,原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则曾身为屠夫和钓翁,他们在各自的人生低谷中,因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从而得以辅佐君王,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曹植用这个典故暗示自己也有如伊尹和吕尚般才华,只是缺少一个理解并赏识他的人。他渴望有朝一日能遇到如同商汤和周文王那样的明主,给予他施展才华的机会...

  • 2、《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部话本作品,作品讲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收录在《警世通言》中。故事讲了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

  •  温屿17 志同道合成语故事

    志同道合成语故事 【注音】zhì tóng dào hé 【典故】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