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赵朴初为陈彬藩所著《茶经新篇》题诗,提到“吃茶去”,表达了对这一行为的赞赏,认为它不仅能指导僧人专心修行,也能启发常人在日常生活中达到新的境界。6. 在生活中,面对挫折和不如意时,如高考失利、工作不如意、感情受挫等,都可以用“吃茶去”的态度来对待,以豁达、洒脱的心态面对人生。7. 人...
” 吃茶去”的典故源自唐代赵州观音寺的从谂禅师。这个典故中,当有僧人前来拜访时,不论是否曾经到访过,赵州禅师总是以“吃茶去”来回应。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禅宗的“平常心是道”的核心理念,还展示了禅师以茶为媒介,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的智慧。“吃茶去”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邀请...
吃茶去典故: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在叫观音院主持40年,有着“吃茶去”、“庭前柏树子”等几桩有名的禅门公案。最有名的就是“吃茶去”公案。1000多年以前,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到赵州,向赵州禅师请教如何是禅。赵州禅师问其中的一个,“你以前来过吗?”那个人回答:“没有来过。”赵州禅师说:“吃...
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典故如下: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是一位寿星,活到一百二十岁(778—897)。他在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禅修时,有僧来拜谒,他问来者“曾到此间否?”答“曾到。”从谂说“吃茶去!”又有僧来观音寺,从谂问“曾来此间否?”答“未曾来。”从谂说“吃茶去!”院主不解其意,遂问...
“吃茶去”是一句源于佛教界的禅林法语,其典故与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有关。禅师的喜好: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非常喜欢茶饮,几乎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此,他也喜欢用茶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典故来源:据《指月录》记载,当有僧人到访赵州观音寺时,从谂禅师会问他们是否曾来过此地。无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