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简短

然后派兵包围了赵军。最终,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故事启示:纸上谈兵的故事警示我们,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懂得灵活变通。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决策时,要冷静分析,不能盲目行动,更不能被贪婪和短视所蒙蔽。
纸上谈兵的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简短
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简短概述如下:
成语来源: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虽然赵括生活的时代没有纸,但后人根据蔺相如的评价“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总结出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
故事背景: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平阳君赵豹主张不接受,但赵孝成王最终接受了上党,从而引发了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赵括登场:在长平之战中,赵王起初任用廉颇迎战秦军。但廉颇几次进攻都未能取胜,于是采取坚守策略。赵王不满廉颇的战术,听信了谗言,临阵换将,任用赵括替代廉颇。尽管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反对这一决定,指出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但赵王仍坚持己见。
战败结局:赵括上任后,改变了廉颇的战术,准备与秦军硬碰硬。然而,秦军早已换上了名将白起。白起利用赵括的轻敌心理,略施小计将其引诱出营,然后派兵包围了赵军。最终,赵括战死,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故事启示:纸上谈兵的故事警示我们,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懂得灵活变通。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决策时,要冷静分析,不能盲目行动,更不能被贪婪和短视所蒙蔽。
2025-04-07
球球词典 阅读 38 次 更新于 2025-09-11 06:15: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谷艾文艺苑 纸上谈兵说的是古代哪位将领的故事

    “纸上谈兵”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的故事。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从小熟读《孙子兵法》等各类兵书,理论知识极为扎实,甚至在与父亲辩论军事问题时也不落下风。然而,赵奢深知儿子缺乏实际作战经验,曾预言“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

  •  海南加宸 历史故事之纸上谈兵的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

  •  宜美生活妙招 历史故事之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是一个贬义词。其典故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具体解释如下:来源: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他年轻时虽然学习兵法,谈论兵事头头是道,但在实际的长平之战中,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和变通能力,导致赵军大败。含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懂得空谈理论,没有实际经验或不能灵活...

  •  宸辰游艺策划 历史故事之纸上谈兵的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自幼研习兵法,口若悬河,连其父也难出其右。然而,当赵括接任为将,在关键的长平之战中,他却只依赖兵书,不知变通,盲目进攻,终致惨败。赵括年轻时就以兵法自傲,常与父亲赵奢讨论战事,虽未被父亲直...

  • 纸上谈兵的故事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