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的由来

纸上谈兵的故事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有位大将赵奢,他多次立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他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战争头头是道。然而,赵奢曾与赵括讨论过军事问题,赵括虽能言善辩,但赵奢认为他缺乏实战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赵括的母亲对此感到不解,询问赵奢原因。赵奢忧心忡忡地说...
纸上谈兵的典故的由来
纸上谈兵的故事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有位大将赵奢,他多次立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他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战争头头是道。然而,赵奢曾与赵括讨论过军事问题,赵括虽能言善辩,但赵奢认为他缺乏实战经验,只是纸上谈兵。

赵括的母亲对此感到不解,询问赵奢原因。赵奢忧心忡忡地说:“战争关系生死,儿子虽熟读兵书,但无实战经历,将来若率军作战,恐会遭受惨败。”

后来,秦国派白起为将,率百万大军讨伐赵国。赵国任命廉颇统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抵御秦军。廉颇深知秦军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故命令赵军凭险固守,等待秦军不战自退。

秦赵两国军队对峙多时,均未取得突破。白起无奈,欲用反间计,派人散布谣言,声称秦军最怕赵括。赵王中计,任命赵括为将,取代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不听。

赵括到前线后,废除廉颇的军法,轻率任用军官,依据书本理论与秦军交战,结果因不知变通而中了秦军埋伏,四十万赵军被俘,最终全军覆没。

赵括(?-前260年),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赵孝成王七年(前260年),赵孝成王急于求胜,中了秦国反间计,启用赵括为将。

赵括改变廉颇的守势策略,主动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吸引赵军,另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赵军被困四十天,四次突围未果,赵括亲自突围,被秦军射杀。赵军最终四十六日未得粮食,数十万赵军投降,后被秦军坑杀。2024-11-29
球球词典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7-26 22:58: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四川翡希 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如下:直接由来: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直接源于对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的评价。赵括虽然熟读兵法,但缺乏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行事,不知变通,最终导致赵军大败。历史背景: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括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后,在长平之战中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  宜美生活妙招 历史故事之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是一个贬义词。其典故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具体解释如下:来源: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他年轻时虽然学习兵法,谈论兵事头头是道,但在实际的长平之战中,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和变通能力,导致赵军大败。含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只懂得空谈理论,没有实际经验或不能灵活...

  • 纸上谈兵的故事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有位大将赵奢,他多次立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他的儿子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战争头头是道。然而,赵奢曾与赵括讨论过军事问题,赵括虽能言善辩,但赵奢认为他缺乏实战经验,只是纸上谈兵。赵括的母亲对此感到不解,询问赵奢原因。赵奢忧心忡忡地说...

  •  海南加宸 历史故事之纸上谈兵的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

  •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