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是不是信的成语?

商鞅立木 是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但不是成语。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
商鞅立木是不是信的成语?
商鞅立木 是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但不是成语。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2020-01-07
是关于诚信的故事,是一个壮汉将一根木头搬到北门前有人给他发金子,人们这才信他说的是真话真的会将一个木头当他搬到北门时,奖励他们50两金子,所以我们也要诚信友善,不能因为个人而不去相信他人。2022-03-13
商鞅立木不是信的成语,是关于“信”的典故。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2020-01-08
球球词典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9-11 15:03: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商鞅立木 是关于诚信的历史故事,但不是成语。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

  • anonymous 谁能给我“立木取信”的故事"立木取信”是一个成语

    不是成语 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强之路。秦孝公这一做法,吸引了很多有志之人,他们纷纷来到秦国,想通过此次变法运动,实现自己的理...

  •  誉祥祥知识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 商鞅果然赏金50两

    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中,商鞅确实赏金50两。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解释:一、故事背景 在秦朝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领导下,为了推行变法,需要首先在百姓中树立起威信。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二、立木为信 商鞅在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发布公告称,如果有人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奖励十...

  •  我谈教育百科 立木为信指的是哪个人物

    立木为信指的是商鞅这个人物。成语拼音:lì mù wéi xìn。成语解释:立木取信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信”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执政者无信,民众也对国家失去的信任,那么这个国家最终只能走向灭亡,由此看来一诺千金是十分重要的。成语出处:立木取信这个故事讲的是商鞅变法...

  •  谷艾文艺苑 立木为信的来历

    诚信是立国之本、治国之基。商鞅通过立木为信的方式,不仅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更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后世关于诚信和取信于民的经典案例,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总的来说,“立木为信”这个成语就是由此而来,形容以诚信为本、言出必行的行为准则。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