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煮鹤焚琴”源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前集》引《西清诗话》。记载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杂纂》中提及的“杀风景”一词,列举几十个破坏自然或糟蹋美好事物的行为,其中提及“烧琴煮鹤”。此成语比喻将美好的事物糟蹋,如同将琴当作柴火烧,将鹤煮来吃。具体描述为:“煮鹤焚琴”形象地描绘出对美...
明代的冯梦龙在其作品《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写道:“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人知。”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那些只懂得破坏美好事物、不懂得珍惜的伪君子形象。他们把珍贵的艺术品视为无用之物,甚至将其毁坏,这种行为如同焚烧琴弦和煮熟仙鹤,显得极其残忍。数百年后,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在他的作品中也提...
1、煮鹤焚琴的来历。煮鹤焚琴的典故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中。据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做勾践的国王,虽然他的国家比周围的国家要小很多,却非常强大。但是,当他在楚国被困的时候,被迫听从楚国国王的每一个指令,不得不忍受许多屈辱和痛苦。在这段时间里,勾践非常想念自己的故乡,也想找回自己曾经...
煮鹤焚琴,拼音zhǔ hè fén qín释义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来源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这个成语是说是说古代某大人物,以 风雅人士自居,...
煮鹤焚琴,是一个古代典故,比喻因为失意、沮丧而做出过分的行为。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春申君前去其他诸侯国国寻求帮助,而被人拒绝。春申君因为失意,便煮鹤烹食,将自己心爱的琴烧成灰。这种行为就是煮鹤焚琴的表现。煮鹤焚琴在今天也被广泛运用于比喻。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