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榻[ xià tà ]释义:1、(客人)住宿:下榻国际饭店。2、现泛指住宿。3、寄居;住宿。4、在外居住(多指过夜)。引证:杨朔 《东风第一枝·两洋潮水》:“我们下榻的旅馆又恰恰面临着大洋,日里夜里,耳边上总是响着一片风涛的声音。”
下榻相当于现在的床。人们入住某处常说“下榻”而不是上榻是有典故的。《后汉书·陈藩列传》记载: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
下榻相当于现在的床。人们入住某处常说“下榻”而不是上榻是有典故的。《后汉书·陈藩列传》记载:东汉时,南昌有位太守叫陈蕃,他为人正直,对有才能的人非常重视。当时南昌有个人叫徐稚,字孺子,家里虽清贫,但他从不羡慕富贵,由于他品德好,学问深,所以很有名望;地方上也多次向官府举荐他。尽...
后来,人们便用“下榻”来指代留客住宿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榻”这个词逐渐演化为外交往来中的书面用语,在口语中并不常用。它多用于描述贵宾或重要人物的住宿情况,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通过这一词语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与热情。
下榻,这一汉语词语,是对贵宾住处的尊称。其中,“下”有着放下的含义,而“榻”在古代则指一种无框的小床,后来泛指床。因此,“下榻”即放下床的意思,现在则泛指住宿。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陈蕃传》及《徐穉传》等古籍中。汉代时,有一个人名叫徐稚,他家里很贫穷,靠务农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