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鱼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名叫西施的女子,浣纱时的美貌使鱼儿忘记游水,沉入河底。从此,“沉鱼”成为她的代称。晋襄公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后来,晋襄公听母亲劝说,放了这三人。晋将先轸劝谏,晋襄公收回成命,阳处父追捕不及,三人逃至黄河,乘船逃脱。后人以“漏网之鱼...
关于鱼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名叫西施的女子,浣纱时的美貌使鱼儿忘记游水,沉入河底。从此,“沉鱼”成为她的代称。

晋襄公打败秦国,俘虏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后来,晋襄公听母亲劝说,放了这三人。晋将先轸劝谏,晋襄公收回成命,阳处父追捕不及,三人逃至黄河,乘船逃脱。后人以“漏网之鱼”形容逃过一劫的罪犯。

刘备请出诸葛亮,辅佐他夺取天下。刘备将自己比作鱼,将孔明比作水,表达对孔明的信任。这句话演变为“如鱼得水”,形容事物得到适宜的条件,得以充分发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时,池塘里的鱼儿被救火的人们取水而死。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无辜者受牵连。

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纷纷跃龙门。一条大红鲤鱼自告奋勇,跃过龙门,化身为龙。其它鲤鱼虽也尝试,但仅少数成功。李白为此写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象征着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达到成功的目标。2024-12-13
球球词典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0:41: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典故:古代有一户人家因为要想得到熊掌,所以要去山上去打,然而他有想要得到鱼,所以要去水里去捞,但是这两者是不可能同时得到,所以才有了熊掌和鱼不能兼得的故事。孟子的原话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求熊掌。” 他是用鱼与熊掌来比喻“生”与“义”的取舍关...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时,池塘里的鱼儿被救火的人们取水而死。这句成语用来形容无辜者受牵连。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纷纷跃龙门。一条大红鲤鱼自告奋勇,跃过龙门,化身为龙。其它鲤鱼虽也尝试,但仅少数成功。李白为此写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鲤鱼...

  • “得鱼忘筌”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故事中,有一位渔夫在河边钓鱼,他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筌”的渔具。一天,他刚刚钓到一条大鱼,就看到了更大的鱼,心生贪念,想要放掉手中的鱼去追更大的鱼。然而,当他将手中的鱼放回水中时,他却再也没有捕到其他鱼。这个典故用来...

  •  宜美生活妙招 鲥鱼典故

    鲥鱼的典故主要与严子陵和其产卵习性有关,具体如下:子陵鱼的由来:每到春夏之交,端午节前后,鲥鱼会从海洋进入长江,再溯流而上至桐庐县的排门山和子陵滩一带产卵。因为这一带有严子陵的钓台,所以当地人将鲥鱼称为“子陵鱼”,赋予了它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名字寓意:鲥鱼的名字寓意着“来去有定...

  •  便便512 有什么关于鱼的故事或传说?

    据清任昉《述异记》载:“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这可能就是中国人鱼典故的较完整的出处了。我们可以设想这位鲛人,她那万顷碧波下的居室何等的美丽,但她不知是思念那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情哥哥没有衣衫,日日夜夜地忙碌在织机旁不得清闲,还是在痛恨着硬逼她回到龙宫里父亲,边织衣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