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天庵的历史典故

永州出东门北行半里,上小冈,又半里,为绿天庵,即唐僧怀素之故居也。世传怀素幼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蕉万余以供挥洒,庵故以是得名,然荒废矣。岁癸卯,江右僧慈月访其遗迹,结茅居焉。洗石种蕉,饶有逸致。庵正向东,小殿三间,制甚朴拙。中供毗卢佛一尊。前檐有匾,八分书“古绿天...
绿天庵的历史典故
本文选自清光绪二年《零陵县志》卷三。绿天庵,在永州市零陵区东山之上,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修行与练字的地方。遗址尚存,有笔冢、墨池等。庵内外山石上有许多后人留题诗句。永州出东门北行半里,上小冈,又半里,为绿天庵,即唐僧怀素之故居也。世传怀素幼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蕉万余以供挥洒,庵故以是得名,然荒废矣。岁癸卯,江右僧慈月访其遗迹,结茅居焉。洗石种蕉,饶有逸致。庵正向东,小殿三间,制甚朴拙。中供毗卢佛一尊。前檐有匾,八分书“古绿天庵”四字,乃同寅刘公慰三所题也。前三间为半驾楼,推窗东望,一目数十里。潇水如带,远山叠翠,凭槛四眺,实可怡神。殿之后怪石嶙峋,大小相倚。石上镌“研泉”二字,字大三寸许,美丽秀逸,不知何代题刻。土人云:旧有清泉一道,斜穿石罅,曲折下注,足资衲子瓢钵,今无复涓滴矣。石隙种蕉数株,时花掩映。殿右角有石,正圆,高二尺,大四周。上有铭字,磨灭不可辨识,乃怀素笔冢之塔顶也。昔怀素退笔为冢,后人重之,为修石塔。今塔已废,惟顶存焉,制颇古茂,亦可怀溯流风矣。庵门正北向。出门七十余步,稍西,为墨池,相传怀素洗砚处。其池方正,周围皆石生成。其南隆起,东西北三面稍卑。亘石为底,深二尺许,南北七八尺,东西六七尺,干涸无水,青草蒙缀。虽荒秽未翦,而往日临池涤浣之踪,依依在目。嗟乎!怀素,以一衲子,善草书,遂名动寰区,传声异代。至今过其地者,凭吊兴怀,不能自己。一墨池,一笔冢,且珍重爱护,访而修之,惟恐不及;况明德丰业、积厚流光、兴起顽懦、利被民社者哉!余故感而记之,以诏后人。 [1]刘道著:字灿宇,清辽东(今辽宁辽阳一带)贡生,于康熙六年以建昌知府调知永州。[2]挥洒:挥毫洒墨,即写字。[3]岁癸卯: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4]江右:长江以西之地,古称江西为江右。慈月:寂辉和尚,他重建绿天庵。[5]逸致:超乎流俗的高超情趣。[6]朴拙:古朴自然。[7]毗(pí)卢佛:如来佛。毗卢:梵语译音。[8]八分书:一种近于小篆而又略具隶体风格的字体。[9]同寅:同官,同僚。刘慰三:即刘作霖,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县)举人,康熙六年任永州同知。[10]半驾楼:一半架楼,一半不架的楼房。[11]足资衲子瓢钵:足以供给和尚饮用。衲子:和尚。[12]时花:应时而开的花。[13]笔冢:掩埋毛笔所筑成的土堆。[14]退笔:废弃不用的笔。[15]古茂:古雅。[16]怀溯流风:追溯缅怀流风余韵。[17]生成:天然构成。[18]亘石:整块的岩石。[19]蒙缀:覆盖缠络。[20]涤浣:洗涮。[21]名动寰区:名声震动天下。传声异代:名声传到后代。[22]兴怀:引起感慨怀念之情。自已:自然停止。[23]明德丰业:光辉的道德,伟大的功业。[24]积厚流光:建树很大,影响深远。光,通“广”。[25]兴起顽懦:激励起凡夫俗子。[26]民社:百姓和国家。社,社稷;国家。[27]诏:告,留示。

2016-06-0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3:15: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怀素,这位唐朝时期的僧人,对书法有着极深的热爱。他的生活条件艰苦,缺乏书写用纸,于是他在庵院绿天庵中种植了大片芭蕉,以此作为纸张的替代品。他勤奋无比,常常挥毫数千张,以至于秃笔堆积成冢,洗砚水汇集成池,这便是绿天庵名字的由来,庵内芭蕉成林,绿意盎然,犹如云雾缭绕。绿天庵的历史可以...

  •  宜美生活妙招 绿天庵和笔冢是谁的典故 绿天庵和笔冢是哪位的典故

    绿天庵和笔冢是怀素的典故。以下是关于这两个典故的详细解释:绿天庵: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并种蕉练字的地方。怀素在此地以芭蕉叶为纸,勤练书法,留下了深刻的书法足迹。绿天庵内建有种蕉亭、醉僧楼等建筑,并有怀素的塑像,是书法爱好者朝圣的重要地点。笔冢:与怀素紧...

  • 永州出东门北行半里,上小冈,又半里,为绿天庵,即唐僧怀素之故居也。世传怀素幼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蕉万余以供挥洒,庵故以是得名,然荒废矣。岁癸卯,江右僧慈月访其遗迹,结茅居焉。洗石种蕉,饶有逸致。庵正向东,小殿三间,制甚朴拙。中供毗卢佛一尊。前檐有匾,八分书“古绿天...

  • 1、草书大家怀素学书十分刻苦,:“笔冢墨池”的成语典故就是由他所得。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著零陵县志记载: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毁于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阳翰主持重建。2、下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有怀素塑像。庵后一处刻有“砚泉...

  •  誉祥祥知识 笔冢墨池的典故

    “笔冢墨池”的典故是关于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刻苦练字的故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怀素的刻苦:怀素被誉为草书圣手,他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达到了极致。为了练好字,他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绿天庵的练字之地:怀素在绿天庵出家修行,并在这里种蕉练字。他把芭蕉叶当作纸,不停地挥洒笔墨,日复一...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