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指中医。这个典故出自晋人葛洪的《神仙传·董奉》。董奉给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求病人在病愈后种杏树,后来这些杏树结果,董奉又用杏子换谷子接济穷人。因此,“杏林”就被用来形容那些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杏坛:指教育界。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的一则寓言,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时...
典故来源:这个典故源自春秋时期魏国的一个大臣子质。子质在得势时曾推荐过很多人,但后来当他失势并身处困境时,却发现这些人并不愿意帮助他。简子的比喻:子质向一个叫简子的人抱怨此事,简子听后以种树为喻,指出子质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不值得保荐的人。简子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
在古代,“桃李”常被用作比喻,形象地表示老师通过辛勤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一比喻源自于树木结果实的自然现象,将老师的教育过程比作种植桃树和李树,而学生则是这些树木所结出的硕果。二、桃李的历史典故 典故来源:春秋时期的魏国,有一位名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推荐过许多人做官。然而,当...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③据汉朝《韩诗外传》记载,春秋时,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他得势时曾保荐过很多的人。后丢官只身跑到北京,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危难时不肯帮助他。简子听后笑着对子质说:春天种了桃...
桃李出自《庄子》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典故。详细解释如下:桃李,指桃树和李树,也用来象征所教的学生。在《庄子》的“外物”篇中,有一句话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本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的花朵和果实吸引人,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被吸引到树下走成一条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