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楼兰】 唐·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破楼兰】 唐·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都护楼兰返】 北周 ·庾信:“都护楼兰返,将军疏勒归。”【楼兰斩未还】 唐·杜甫:“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典故来源:根据《汉书》记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常用指代:在古诗词中,诗人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象征意义:用“破楼兰”来象征建功立业,表达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杀敌报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不破楼兰终不还”...
1. 诗句解析: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一句富有激情和战斗意志的诗句。在这句诗中,“剑”是武器,象征着战斗和决胜的信心;“腰下”表明剑随时佩戴在身上,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战斗;“斩楼兰”则指明了敌人的位置,表明了决心和攻击的目标。2. ...
首先要将楼兰覆灭。其次,为了攻打北匈奴也需要从楼兰处过关,故在当时从军事角度来说,破楼兰是必要策略。汉代诗句中出现了多次对边塞诗的描写,其中最多被提及的就是“直斩楼兰”、"破楼兰"这样的词句,也是诗歌中的借代作用,有实虚之指。从西汉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想要一举突破对丝绸之路...
是否善于用典,是诗词高手与诗词爱好者的本质区别。 以下就是常见的典故。作为诗词写作者,不可不知。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