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楼兰的解释?斩楼兰的典故与出处

斩楼兰的解释?斩楼兰的典故与出处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傅介子,家在北地,以从军为郎,为平乐监。昭帝时,刺杀外国王。天子下诏书曰:‘平乐监傅介子使外国,杀楼兰王。’”《汉书·傅介子传》:“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
斩楼兰的解释?斩楼兰的典故与出处
斩楼兰的解释?斩楼兰的典故与出处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傅介子,家在北地,以从军为郎,为平乐监。昭帝时,刺杀外国王。天子下诏书曰:‘平乐监傅介子使外国,杀楼兰王。’”《汉书·傅介子传》:“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 ‘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感嘉其功。”后以此典表示臣子建功异域。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系单于之颈,有类长沙;斩楼兰之王,更如平乐。”
2022-11-0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24: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答案: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引用的是汉代傅介子斩楼兰国王的典故。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决心。详细解释: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句诗中的典故来源于汉代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楼兰国是西域的一个小国,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常常成为中原与西域交流的障碍。汉代时,为了保...

  • 斩楼兰的解释?斩楼兰的典故与出处 《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傅介子,家在北地,以从军为郎,为平乐监。昭帝时,刺杀外国王。天子下诏书曰:‘平乐监傅介子使外国,杀楼兰王。’”《汉书·傅介子传》:“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

  • 释义用法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鄯善地区。汉昭帝时,龟兹、楼兰联合匈奴杀汉官员,傅介子出使西域,用黄金锦绣作诱饵,计杀楼兰王。后以此典表示胆略超人,立功异域。用典形式 【返楼兰】 唐·陈子昂:“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域。”【刺楼兰】 隋·薛道衡:“还嗤傅介子,辛苦刺楼兰。”【斩...

  •  大漠孤烟直在哪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意思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

  • 这个典故讲述了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国因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曾多次与汉朝发生冲突。汉武帝时期,楼兰王背叛汉朝,杀害汉使,于是傅介子主动请缨,以骏马监小官的身份出使大宛,成功说服楼兰王谢罪,并在夜幕掩护下斩杀了匈奴使者,保障了使团安全,彰显了其英勇和智谋。汉昭帝之后,楼兰国的反复无常并...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