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最出名的典故

韩信最出名的典故如下: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最出名的典故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胯下之辱”。这个典故讲的是韩信在年少时,因为家道贫寒,有时会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有一次,一个市井无赖对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
韩信最出名的典故
韩信最出名的典故如下: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最出名的典故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胯下之辱”。这个典故讲的是韩信在年少时,因为家道贫寒,有时会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
有一次,一个市井无赖对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素有大志,那时杀人也要报官偿命,他能够随便杀人吗?韩信心无所动,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这个故事展示了韩信的坚韧和忍耐力,也揭示了他的大志和聪明才智。
除此之外,韩信还有很多其他的典故,比如背水一战、韩信点兵、千金一诺等等。这些典故都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也彰显了他的勇气和决心。

人物争议
对于韩信的出生年份,《史记》《汉书》《汉纪》等相关历史文献都没有记载,现今《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大辞典》等书中介绍韩信时都标示其生年不详。另有说法指韩信大约生于公元前231年,但持这种说法的人没有提供其资料依据。
民间文艺创作多流传其去世时为三十多岁,如见载于明朝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创作有谁知夭亡,只有三十二岁,类似说法更早可追溯到传统戏曲,参见《韩信算卦》《斩韩信(又名未央宫)》等传统曲艺剧目都保留有三十三岁、三十二岁的唱段。
2023-11-27
球球词典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9:57: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俞湛英aU 韩信月下追萧何的由来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由来:秦朝末年,刘邦起义灭秦,萧何器重韩信之才,三荐于刘邦,刘邦不肯重用。韩信愤而出走,萧何闻听韩信离去,深恐失去人才,不顾道路艰难,戴月追赶,劝韩信回转,再向刘邦推荐,韩信才得登台拜帅。这个典故主要是说明人不得志。1、韩信受萧何推荐而拜为大将,又因萧何设计而掉...

  • 韩信最出名的典故如下: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最出名的典故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胯下之辱”。这个典故讲的是韩信在年少时,因为家道贫寒,有时会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有一次,一个市井无赖对他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

  •  金木南影娱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是怎么来的?

    “韩信点兵”的故事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中得来的。具体故事如下: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

  •  宜美生活妙招 与韩信有关的典故有什么

    与韩信有关的典故主要有以下几个:一、胯下之辱 韩信早年家境贫寒,却志向远大,常携带宝剑。淮阴的一个年轻屠夫侮辱他说,要么用剑刺死他,要么从他胯下爬过去。韩信选择了后者,俯下身子从屠夫胯下爬过。这一事件展现了韩信能忍辱负重的性格,也是他日后成就大事的一个伏笔。二、拔帜易帜 在楚汉相争...

  • 韩信的34个典故如下:1、胯下之辱: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2、拔帜易帜:韩信带兵攻击赵国。双方交战了一段时间后,...

其他典故大全类似问题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