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栖于埘是什么典故

鸡栖于埘典故出自《诗经·君子于役》。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
鸡栖于埘是什么典故
鸡栖于埘典故出自《诗经·君子于役》。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
拓展资料:
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

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对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民族特色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诗经》其英译对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较大的贡献。
2023-10-03
球球词典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6:49: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鸡栖于埘典故出自《诗经·君子于役》。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

  •  湖北倍领科技 “鸡栖于埘”的出处是哪里

    “鸡栖于埘”出自先秦佚名的《君子于役》。“鸡栖于埘”全诗 《君子于役》先秦 佚名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君子于役翻译及注释 翻译 ...

  •  一骑坠莀裖sI康 不日不月的成语典故

    《君子于役》通篇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怨乃至愤怨,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乡村田园晚景的图画: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窝,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进了栏。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语言本色质朴,仅“鸡栖于埘,日之夕...

  •  汉匠文化 《君子于役》赏析

    栖是鸟在巢上,而鸡之是家畜便又把这印象由巢上拖低,于是自然地落在短墙之上,“鸡栖于埘”所以是情生文,也是文生情,那么这不正是一个黄昏的时分吗?底下“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才因此不觉得唐突。如果我们没有这墙头的一瞥,则日之夕矣,我们如何能有一个落日的亲切?落日下山,而羊牛也...

  •  梵之音文化 趣侃红楼337:抓阄行令,芍药栏群芳祝寿,射覆拇战,红香圃猜拳行令

    “鸡栖于埘”典出《君子于役》,是说丈夫远征日久不回,妻子在家苦等丈夫。日后薛宝钗“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贾宝玉则“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正应了《君子于役》妻子苦等丈夫不归的情景。当日薛宝钗在菊花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为我黄花病,慰...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