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

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如下:1、出处: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春秋·老子《道德经》2、典故: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
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
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如下:
1、出处: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春秋·老子《道德经》

2、典故:
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孙宾继续留在老师身边,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勤勉好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传授给他。
庞涓在魏国受到了重用。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宾很有才学,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孙宾到魏国。孙宾在魏惠王面前讲起兵法来滔滔不绝,令庞涓十分嫉妒。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讲孙宾的坏话,魏惠王信以为真,命人把孙宾的膝盖骨挖去。
受过膑刑的孙宾从此改名孙膑了。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大献殷勤,令孙膑十分感动。孙膑不知道庞涓是害他的罪魁,孙膑的遭遇引起了庞涓派来侍奉孙膑的一个童仆的同情,童仆把真相全都说了出来,孙膑这才恍然大悟。
孙膑为了脱身开始装疯,说话颠三倒四。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粪坑。孙膑竞抓起粪便就吃,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是真疯了。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髡到魏国救出孙膑,孙膑带兵伐魏,用减灶之计歼灭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哀兵必胜的寓意:
1、以退为进:
该成语从军事学的角度谈了“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老子以“主”“客”比喻战争中的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主即侵略者,是主动发动进攻的一方;客即被侵略者,是被动应战的一方。
“行无行”,犹如“为无为”,是老子道的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行无行”就是遵“道”了,因此也能得道多助。以退为进,以静制动,是战争的最高指导原则。
2、反对战争:
老子认为战争应以守为主,以守而取胜,表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思想,同时也表明老子处世哲学中的退守、居下原则。这一章讲到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道理,成为千古兵家的军事名言。
3、重视敌方:
老子阐述的“哀者”不是不堪一击的弱者,而是高度重视敌方,同时还要在敌方面前摆出一副低姿态者,目的在于让敌方瞧不起我方,从而产生骄傲情绪。这里的低姿态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在生活中,低姿态能使你具有良好的心态,不为琐事烦恼;在事业上,低姿态帮助自己更少树敌,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低姿态就像弯弓射箭,拉弓时的后退一小步,是为后面的高速前进做铺垫。
2023-11-14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9:00: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如下:1、出处: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春秋·老子《道德经》2、典故: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

  •  CAOHANJVA 哀兵必胜的典故

    [语出] 《老子·德经》第六十九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 典故: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

  •  素履坚冰 道德经提到的哲理,哀兵为什么必胜?

    一、哀兵必胜的含义哀兵必胜是出自我国哲学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之中,非常生动的形容了,当士兵受到极大压迫及欺辱的时候而开始反抗作战而必然能够取得胜利的含义。这之中对人心的剖析机具前瞻性,同时也在教育我们后辈,人不可轻敌,骄妄的时候必然会受到重创,心中充满悲愤的时候必然会努力向上,而能...

  • anonymous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出自哪里

    2、哀兵必胜 出 处:《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 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译文:原意为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力量相当的两...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