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故事。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不幸战败。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臣。哀兵心态:勾践在吴国经历了极大的屈辱和磨难,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这种深深的悲哀和愤怒成为了他后来奋发图强的...
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故事。
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不幸战败。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臣。
哀兵心态:勾践在吴国经历了极大的屈辱和磨难,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这种深深的悲哀和愤怒成为了他后来奋发图强的动力。他重用贤人,默默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转败为胜:经过长期的准备和努力,越国国力逐渐恢复。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倾巢而出参加黄池之会,留下老弱之兵守国。勾践抓住这一时机,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军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困自杀,吴国灭亡。
典故含义:“哀兵必胜”指的是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在这个典故中,越王勾践和他的军队正是以哀兵之姿,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长期的准备,最终实现了复仇和国家的复兴。
2025-03-12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09:45: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CAOHANJVA 哀兵必胜的典故

    [语出] 《老子·德经》第六十九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故事。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不幸战败。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臣。哀兵心态:勾践在吴国经历了极大的屈辱和磨难,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这种深深的悲哀和愤怒成为了他后来奋发图强的...

  • 典故: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

  •  宸辰游艺策划 哀兵必胜的典故

    越王勾践即位初年,即公元前四九六年,便战胜了吴国。然而,两年后,吴王夫差强势反击,攻破越都,迫使勾践投降。勾践被押至吴国,侍奉吴王,承受了极大的屈辱。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沦,反而在被赦返国后,致力于国家复兴。他深知会稽之耻,时刻铭记在心,于是重用贤人,励精图治,使越国国力逐渐恢复。面...

  • 在古代兵法中,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哀兵必胜”,其典故源自春秋时期楚国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老子认为,真正的用兵之道并非一味逞强攻击,而是采取守势,"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即在战斗中保持谦逊和谨慎,不主动挑起争端,而是以退为进,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这种战略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