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故事。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不幸战败。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臣。哀兵心态:勾践在吴国经历了极大的屈辱和磨难,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这种深深的悲哀和愤怒成为了他后来奋发图强的...
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故事。
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不幸战败。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臣。
哀兵心态:勾践在吴国经历了极大的屈辱和磨难,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这种深深的悲哀和愤怒成为了他后来奋发图强的动力。他重用贤人,默默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转败为胜:经过长期的准备和努力,越国国力逐渐恢复。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倾巢而出参加黄池之会,留下老弱之兵守国。勾践抓住这一时机,公元前四七三年,越军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困自杀,吴国灭亡。
典故含义:“哀兵必胜”指的是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在这个典故中,越王勾践和他的军队正是以哀兵之姿,凭借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长期的准备,最终实现了复仇和国家的复兴。
2025-03-12
球球词典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7-26 16:32: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仇吴国的故事。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初战失利,两年后吴国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臣。哀兵状态:勾践在吴国经历了极大的屈辱和苦难,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这种深刻的悲愤和耻辱感成为他后来复仇的强大动力。他...

  •  宜美生活妙招 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故事。具体来说: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不幸战败。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哀兵之态:勾践在吴国受尽了屈辱,但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内心充满了悲哀与愤恨。这种悲哀与愤恨...

  • 典故:越王勾践的故事,四九六年,当越王勾践即位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使越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王对此却毫不警惕。四八二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带领精锐部队倾巢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之兵留守国家...

  • 哀兵必胜的出处和典故如下:1、出处: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州。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春秋·老子《道德经》2、典故: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

  • 哀兵必胜的典故源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故事。背景: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勾践即位不久便与吴国交战,但不幸战败。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为臣。哀兵心态:勾践在吴国经历了极大的屈辱和磨难,他时刻不忘会稽之耻,这种深深的悲哀和愤怒成为了他后来奋发图强的...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