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囫囵吞枣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囫囵吞枣的出处及历史典故如下:出处:- 囫囵吞枣出自宋代圆悟禅师所著的《碧岩录》。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呆子,家中很有钱,他到市场上去买水果,一下子买了很多坐在市场旁大吃起来。- 一位医生路过,告诉他梨吃多了会伤脾,红枣吃多了会伤牙。- 呆子听完医生的话后不知所措,最后想出了...
关于囫囵吞枣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囫囵吞枣的出处及历史典故如下:
出处:- 囫囵吞枣出自宋代圆悟禅师所著的《碧岩录》。
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呆子,家中很有钱,他到市场上去买水果,一下子买了很多坐在市场旁大吃起来。- 一位医生路过,告诉他梨吃多了会伤脾,红枣吃多了会伤牙。- 呆子听完医生的话后不知所措,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吃梨时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下,吃红枣时则囫囵吞下去,认为这样既不会伤脾也不会伤牙。- 医生见状忙说,把枣囫囵吞下去,肠胃不能消化和吸收,对脾也是没有好处的。
2025-01-22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5:41: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芊芊和你说教育 不加分析的笼统接受是什么?

    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示例: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反义词 咬文嚼字 [ 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形容仔细斟酌字句。常用来指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

  •  猫先生143 囫囵吞枣的出处

    囫囵吞枣的出处介绍如下:《囫囵吞枣》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囫囵吞枣》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割裂事物的不同方面去看待它,要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从实际出发来解决问题。同时这个故事...

  • 出处:- 囫囵吞枣出自宋代圆悟禅师所著的《碧岩录》。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呆子,家中很有钱,他到市场上去买水果,一下子买了很多坐在市场旁大吃起来。- 一位医生路过,告诉他梨吃多了会伤脾,红枣吃多了会伤牙。- 呆子听完医生的话后不知所措,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吃梨时只用牙齿咀嚼而...

  • 【出处】宋代的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囫囵)吞枣。”【解释】不多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对只是不理解,不加分析笼统接受。成语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

  •  文暄生活科普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源自于元代白廷的《湛渊静语》。其本意是比喻读书学习时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如同吃枣时,不细嚼慢咽,直接吞下。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和理解事物需要细致、深入,而不能盲目接受。某天,集市上一个水果摊主对围观的顾客们说,他的梨质嫩、色白、味甜,而枣子饱满、色鲜、...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