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典故

1、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快走。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2、子路问孔子:“君子...
孔子的典故
1、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有位弟子催促孔子快走。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2、子路问孔子:“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一个人崇尚勇敢,这本身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制约、有前提的,其前提就是要符合道义,坚守道德底线;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给她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2024-07-07
球球词典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7-26 18:14: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孔子的典故

    孔子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桓魋伐树:典故概述:孔子离开曹国前往宋国时,与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欲杀孔子,便命人砍掉了这棵大树。弟子催促孔子快走,但孔子却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寓意:此典故展现了孔子面对逆境时的豁达与乐观,他认为一切...

  •  吾知之甚少 有人知道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中穷于商周的典故吗?

    孔子在离开卫国经过 匡这地方时,竟被匡人团团围住, 要加以杀害,原来孔子长得很像杨虎,从前杨虎曾经在此地作恶师徒情深孔子因此事被困匡地五天,误会才解除。

  •  宜美生活妙招 孔子与颜回的典故

    孔子与颜回的典故主要讲述了孔子在困境中对颜回的一次误解与后续感悟。一、困境中的误解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困,七日未食米饭。一日,颜回外出讨得米后煮饭,饭将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这让孔子心中产生了疑虑和不满,但他并未当场发作,而是选择隐忍。二、饭熟后的对话 饭熟后...

  • 宜和美科普 孔子的典故

    孔子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桓魋伐树:典故概述: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掉孔子,于是砍掉了大树。面对此景,孔子镇定自若,认为上天赋予他圣德之性,桓魋无法对他怎样。寓意:此典故展现了孔子面对逆境时的豁达与自信,以及心存正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君子尚勇...

  •  宜美生活妙招 孔子的典故

    孔子的典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桓魋伐树:孔子离开曹国前往宋国时,与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练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因此砍掉了这棵大树。弟子催促孔子快走,但孔子却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这体现了孔子面对逆境时的从容与自信,以及心存正义、自强不息的精神。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