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典故

”这个故事,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故,生动展现了孔子对学问的热爱和谦逊态度,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勇于提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典故
孔子以其独特的学习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范。有一次,他在参加鲁国国君祖庙的祭祖仪式时,积极向身边的人请教,对祭典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极高的求知欲。这种行为引起了他人的误解,有人认为他的提问过于频繁,不符合礼仪,甚至有人质疑他的学识。然而,孔子对此的回应却揭示了他的智慧,他反驳道:“对于我不熟悉的事务,我选择提问以求理解,这正是我追求知识、尊重礼仪的表现。”这个故事,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故,生动展现了孔子对学问的热爱和谦逊态度,至今仍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勇于提问。2024-08-09
球球词典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9:57: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翡希信息咨询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故源自孔子在参加鲁国国君祖庙祭祖仪式时的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孔子在参加祭祖仪式时,对祭典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极高的求知欲,积极向身边的人请教。这种敏锐的学习态度和旺盛的求知欲,是”敏而好学”的体现。不耻下问:尽管孔子的提问行为引起了他人...

  •  翡希信息咨询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典故源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体现了勤奋学习和谦虚好问的精神。敏而好学的出处及释义:典故中的“敏而好学”出自孔子的言论,意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这里的“敏”指敏锐、敏捷,即对知识的敏锐感知和迅速掌握的能力;“好学”则表现出一种持续不断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不耻下问...

  •  校易搜全知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历史例子

    卫国大夫孔圉:其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

  •  校易搜全知道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典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典故,充分体现了古代先贤对于勤奋学习和谦虚好问精神的崇尚。该典故源自孔子及其弟子。孔子被誉为古代“敏而好学”的典范,他在学习中注重及时求知、谦虚请益的态度,即便面对不如自己的对象,也不羞于提问。这一典故强调的是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不因地位或知识差距而...

  • 孔子以其独特的学习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范。有一次,他在参加鲁国国君祖庙的祭祖仪式时,积极向身边的人请教,对祭典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极高的求知欲。这种行为引起了他人的误解,有人认为他的提问过于频繁,不符合礼仪,甚至有人质疑他的学识。然而,孔子对此的回应却揭示了他...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