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诸水滨的典故如下:《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
“君其问诸水滨”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君其问诸水滨”全诗《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先秦 左丘明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
到了元代,方回在其作品《次韵伯田见酬》中也使用了这一成语:“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这里,方回用“问水滨”来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责任的推卸。综上所述,“问诸水滨”一词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明确的出处,而且在文学作品中也被频繁引用,用来表达推卸责任或强调事件不由人力所...
“昭王之不复”:指的是周昭王南巡楚国时,在汉水溺亡,没有返回的故事。这里用昭王之事作为论据,反驳楚国对齐国不朝贡的指责。“君其问诸水滨”:“其”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还是”“可要”。整句意思是,关于昭王溺亡的事,你们还是去问汉水之滨吧,暗示楚国应对此事负责,而非将责任推给齐国...
春秋时,齐桓公伐楚,以楚之不贡和周昭王南征溺死于汉水为问罪之辞。楚与师的回答,首先承担了不贡的责任,但对昭王不返,却不认其咎。“问诸水滨”,就是说周昭王为何南征不归,请你还是到汉水边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吧!后因以“问诸水滨”为两不相于之意。元.方回《次韵伯田见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