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贪得无厌,汉语成语,原指贪婪到无法满足的地步,现指贪图名利或金钱之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故事:- 背景:春秋末期,周朝统治分崩离析,各诸侯纷纷独立,割据一方。晋国是其中实力较强的一个诸侯国,内有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范氏、智伯、中行氏六个...
1. 成语来源:- “贪得无厌”来源于春秋时代智伯的故事。智伯野心勃勃,联合韩、赵、魏三国灭掉了中行氏,并侵占了其领土。2. 典故内容:- 智伯在得到中行氏的领土后,贪心不足,又向韩国要求割地,韩国因惧怕而给了他一块土地。- 接着,智伯又向魏国要求割地,魏国同样出于惧怕也给了他一块土地。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得陇望蜀的典故及故事介绍如下:一、典故含义 得陇望蜀,原意指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比喻贪得无厌。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二、典故主人公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包括曹操、司马懿以及刘秀、岑彭。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背景:三国时期,汉中太守张鲁想自立为王,曹操得知后领兵前...
意思相同的俗语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比喻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蛇去吞象的事情;指人贪心,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拼音: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译文:巴蛇能够吐下大象,几年之后将大象的骨头吐出。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