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成语“贪得无厌”?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1. 成语来源:- “贪得无厌”来源于春秋时代智伯的故事。智伯野心勃勃,联合韩、赵、魏三国灭掉了中行氏,并侵占了其领土。2. 典故内容:- 智伯在得到中行氏的领土后,贪心不足,又向韩国要求割地,韩国因惧怕而给了他一块土地。- 接着,智伯又向魏国要求割地,魏国同样出于惧怕也给了他一块土地...
如何理解成语“贪得无厌”?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贪得无厌”意指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
1. 成语来源:- “贪得无厌”来源于春秋时代智伯的故事。智伯野心勃勃,联合韩、赵、魏三国灭掉了中行氏,并侵占了其领土。
2. 典故内容:- 智伯在得到中行氏的领土后,贪心不足,又向韩国要求割地,韩国因惧怕而给了他一块土地。- 接着,智伯又向魏国要求割地,魏国同样出于惧怕也给了他一块土地。- 智伯的贪心进一步膨胀,向赵国索取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但赵襄王拒绝了。- 智伯于是联合韩国和魏国攻打赵国,但经过三年都无法攻下晋阳。- 最终,赵国游说魏、韩两国倒戈,共同击败了智伯,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3. 典故寓意:- 智伯因贪心过大而遭到众人的反感,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贪得无厌”这句成语,用来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心,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导致不良后果。

2025-01-25
球球词典 阅读 3 次 更新于 2025-04-21 13:37: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贪得无厌”意指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1. 成语来源:- “贪得无厌”来源于春秋时代智伯的故事。智伯野心勃勃,联合韩、赵、魏三国灭掉了中行氏,并侵占了其领土。2. 典故内容:- 智伯在得到中行氏的领土后,贪心不足,又向韩国要求割地,韩国因惧怕而给了他一块...

  •  唔哩头条 贪得无厌这个词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贪婪无厌这个词语揭示了人性中一种普遍的倾向,即永不满足的欲望。它提醒我们,尽管追求进步和成功是人之常情,但我们必须懂得适可而止,不能让贪欲无限膨胀。这个成语教导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时,应当张弛有度,避免过度贪婪导致最终失去一切。量力而为,意味着在自身能力和资源范围内合理规划目标,不应过...

  •  多彩生活小贴士 贪得无厌是何意?出自于哪?

    贪得无厌是形容一个人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赵世家》,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历史书籍。春秋末期,周朝的势力开始衰弱,天子的命令不再被人们所遵守。许多原本受封的诸侯国都开始寻求独立,扩张自己的领土。晋国当时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国内有六个上卿,分别是赵、魏、韩、范、知...

  •  深空游戏 贪得无厌

    贪得无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意指对某事物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体现了贬义。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与蔡元放合著的《东周列国志》中,原句为:“用民不恤;贪得无厌。”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贪婪者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也反映了他们永无止境的欲望。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成语被广泛运用,用来批判那些不顾...

  •  湖北倍领科技 贪得无厌的意思是什么?

    深入了解贪得无厌:欲望的无尽边界贪得无厌,源自古训,其原始含义是形容贪婪到无法满足的极致状态,如同永不填满的壑谷。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更常用来形容那些对名利与财富的欲望永无止境,“贪”意指对多的追求,"得"则指向这些欲望的获取,而"厌"则是满足的反义词,象征着永不满足。这一成语出自...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