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故事:草木皆兵的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民族文化底蕴如陈年的好酒承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知名度!大大小小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故事的含义更是精华相信大惊经常能听到“草木皆兵”这一成语那你有知道其中的典故吗?一起随小编去民间故事集看看吧!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
中华文化故事:草木皆兵的典故
  中华上下五千年其民族文化底蕴如陈年的好酒承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知名度!大大小小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故事的含义更是精华相信大惊经常能听到“草木皆兵”这一成语那你有知道其中的典故吗?一起随小编去民间故事集看看吧!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2024-12-05
球球词典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7-27 10:59: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中华文化故事:草木皆兵的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如下:背景:东晋时代,秦王苻坚率领90万大军攻打江南的晋朝,而晋军大将谢石、谢玄仅领兵8万前去抵抗。起因:苻坚原本想以多胜少,迅速出击。但其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导致秦军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典故:在寿春城上,苻坚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

  •  宸辰游艺策划 中华文化故事:草木皆兵的典故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

  •  宸辰游艺策划 中华文化故事:草木皆兵的典故

    当秦军开始后退时,他们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勇气和斗志,纷纷溃逃。而晋军则趁机渡河追击,将秦军杀得大败。战场上,到处是丢弃的盔甲和尸体,苻坚也在乱军中中箭逃脱。这场战役以晋军的胜利告终,“草木皆兵”的典故也由此流传下来。

  •  a18026764975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的典故讲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战争?

    其实,这两个成语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东晋王朝得以延续的关键一战。其中“草木皆兵”是指:在东晋时期,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于是秦王苻坚率兵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很是傲慢,根本没把晋军放在眼里,可是,谁料...

  •  翡希信息咨询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包括卧薪尝胆、草木皆兵、围魏救赵等。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介绍:卧薪尝胆:源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铭记战败之苦,在床头放了苦胆,并躺在柴草上,以此激励自己发奋图强。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前秦军队在战败...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