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的典故

2.典故产生:在战斗过程中,由于局势不利和军队士气低落,苻坚的军队陷入了混乱和恐慌。在夜间,风吹草动的声音都让他们心惊胆战。在这种极度恐慌的状态下,苻坚和他的士兵们将周围的花草树木都误认为是敌人的军队,进而产生了“草木皆兵”的形象描述。这一说法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
草木皆兵的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
东晋时期,淝水之战是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在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斗中,东晋将领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意图一举消灭对手。然而,在战斗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导致苻坚的军队陷入混乱和恐慌。夜里的风吹草动都让他和士兵们心惊胆战,惊慌失措地把周围的花草树木都当作敌人的军队,从而形成了“草木皆兵”的典故。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东晋时期,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北方强敌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苻坚作为北方的前秦皇帝,率领大军进攻东晋,意图一举消灭对手。然而,战争的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指挥、士气、地理等等。在这场大战中发生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2.典故产生:在战斗过程中,由于局势不利和军队士气低落,苻坚的军队陷入了混乱和恐慌。在夜间,风吹草动的声音都让他们心惊胆战。在这种极度恐慌的状态下,苻坚和他的士兵们将周围的花草树木都误认为是敌人的军队,进而产生了“草木皆兵”的形象描述。这一说法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看到的每一处都可能成为威胁的来源。
3.历史意义:这个典故不仅仅是形容人的紧张情绪,更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心理压力。同时,“草木皆兵”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描述紧张状态下的极度恐慌和心理反应过度的情况。至今仍广泛运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表达类似的情绪和状态。
这一典故流传至今,成为了汉语中的一则富有深意的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紧张氛围,也用以形容人们在各种紧张情境中的心理状态。
2024-11-29
球球词典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7-27 00:41: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宜美生活妙招 中华文化故事:草木皆兵的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如下:背景:东晋时代,秦王苻坚率领90万大军攻打江南的晋朝,而晋军大将谢石、谢玄仅领兵8万前去抵抗。起因:苻坚原本想以多胜少,迅速出击。但其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导致秦军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典故:在寿春城上,苻坚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

  •  翡希信息咨询 草木皆兵的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源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历史背景:东晋时期,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北方前秦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进攻东晋,意图消灭对手。典故产生:在战斗过程中,由于局势不利和军队士气低落,苻坚的军队陷入混乱和恐慌。在夜间,风吹草动的声音都让他们心惊胆战,误将周围的花草树木看作...

  •  翡希信息咨询 “草木皆兵”的典故

    “草木皆兵”的典故源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以下是关于该典故的详细解释:历史背景:东晋时期,北方前秦势力强大,欲南下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地区展开了一场关键战役。东晋将领谢玄在战斗前夕做梦,梦到周围的草木变成了士兵,这一梦境成为了典故的起源。梦境与现实:谢玄所梦到的“草木皆兵”,实际上反映...

  •  翡希信息咨询 草木皆兵的典故及其出处

    草木皆兵的典故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以下是关于草木皆兵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大军南下攻伐东晋。东晋则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事件:在淝水之战中,苻坚与苻融登城远望晋军,只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而当他们向北望去,看到八公山上...

  •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

球球词典网在线解答立即免费咨询

典故大全相关话题

Copyright © 2023 CI.QQMATE.COM - 词典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