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语“草木皆兵”源自《晋书·苻坚载记》,描述的是苻坚在淝水之战中的心理状态。2. 苻坚与苻融在城楼上观察晋军,见其部阵齐整,将士精锐,使得苻坚感到不安。3. 苻坚误将八公山上的草木认为是晋军,显露出惊慌失措的神情,体现了他的恐慌心理。4.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与“风声鹤唳,草...
草木皆兵的成语典故如下:出处: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背景:东晋时期,前秦欲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率领九十万大军,准备攻打晋国。晋国则派遣大将谢石、谢玄率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自信满满,轻视了晋军的实力。事件起因:首战失利后,前秦的先头部队被晋军击败,苻坚因此心慌意乱。他与...
草木皆兵的典故源自东晋时期的一场战役,以下是该典故的详细解释:背景: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率领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方面则由谢石和谢玄两位将领沉着应战。战役过程:苻坚派降将朱序前往东晋军营劝降,却意外地泄露了秦军主力尚未集结的情报。谢石抓住这一机会,派刘牢之率领5万精兵夜袭,大败秦...
草木皆兵,这个成语源自《晋书.苻坚载记》中的一段记载。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90万南下攻伐东晋,而东晋则以谢石和谢玄领军迎战,兵力对比悬殊。苻坚在寿阳城头观察,误将八公山上的草木视为敌军,误以为晋军势大。他原本以为晋军不堪一击,然而朱序的告密和谢石的偷袭策略,让苻坚大败于淝水之...
草木皆兵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期,前秦欲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率领九十万大军,准备攻打晋国。晋国派遣大将谢石、谢玄率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自信满满,轻视晋军实力。然而,首战失利,先头部队被晋军击败,苻坚心慌意乱。他与弟弟苻融趁夜前往前线视察,却发现晋军阵型整齐,士气高昂,连八公...